诊治参考如何治疗腕管综合征


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俗称“鼠标手”,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遭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症状表现为腕前部疼痛及手部麻木无力,常见于正中神经分布的拇指、食指、中指区域。

病因

腕管综合征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是构成腕管的桡神经、尺神经及背侧壁神经,后者构成掌侧壁。正中神经和屈肌腱(拇长屈肌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一起由腕管内通过。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半皮肤。

正常腕管内组织液压力是稳定的。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滑膜炎等;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也有学者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如长时间使用鼠标或处于打字状态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有“鼠标手”之说,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早在计算机出现前就已经存在,临床上好发人群也不是经常应用电脑的患者,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发生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可能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可能与风湿、类风湿、糖尿病等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

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特别是夜间手指麻木后影响睡眠者较多见,常常需要起床活动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后才能重新入睡,这与人们在夜间入睡时手腕多呈垂腕姿势有关。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屈腕过久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加重,如做针线活、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等。

检查

诱发诊断试验:将患者手腕曲腕1分钟左右(屈腕试验),或用手指叩击腕部(叩击试验)就可以引发手指麻木,有利于帮助诊断。随着病程持续及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明确的上述手指麻木地方感觉减退或消失,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萎缩或力弱。患者可出现大鱼际桡侧肌肉萎缩,拇指不灵活,与其他手指对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对捏动作。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其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上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一般情况下便可以确诊。当怀疑腕管周围骨性异常导致正中神经卡压时,腕管切线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积的改变。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诊断有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等。

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法:口服消炎止痛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国外有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伸直中立位,有缓解症状的作用,且不影响睡眠,但这无助于消除腕管内压力,并不是根治的方法。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不建议常规应用。

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有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镜手术等。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切开松解减压最好在止血带下进行,可减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

康复术后处理:目前的做法是厚敷料包扎,患者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在3天换药后,患者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如腕、手和手指功能锻炼。术后3周内,患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防止手腕腕管屈腕位复发粘连。术后12天~14天拆除缝线。1个月后,患者可以恢复日常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周~8周,可以完全恢复活动。

(作者医院解放路院区)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jcff/129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