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 http://pf.39.net/bdfyy/jdsb/181208/6702244.html医院院长牛远杰教授介绍,其实泌尿系结石在人群中非常常见,我国泌尿系结石总体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发病率为(-)/10万人。最近调查显示,约1/7中国人有肾结石。
01
“结石”究竟更偏爱谁?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女性在50-65岁还可以出现第二个高峰,与女性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出现泌尿系结石的原因往往存在4种情况:
01
饮水量过少
肾结石出现和平时水分获取量过少有关。健康饮水应该每天分多次少量饮水,饮水量要达到0毫升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身体的循环,肾脏可以发挥作用将体内的结晶物质排泄出体外,可以防止肾结石出现。那些水分经常获取量不足的人,肾结石患病率会增高。
02
错误饮食
肾结石和饮食方法不正确有关,很多人在饮食过程中大量摄入容易产生尿酸的食物,不仅引发痛风,还会让尿酸性肾结石有机可乘,肾脏功能会明显降低。另外,食物搭配要正确,不要补充钙质又获取富含草酸的食物,食物相互混合,发生化学作用产生的草酸钙多,可能会让肾结石出现。
03
代谢异常
肾结石的形成跟机体代谢异常有关,出现了跟代谢有关的疾病,可能会影响结晶物质的排泄,尿路中析出晶体,肾结石就会出现,像常见的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这些疾病的影响也会诱发肾结石。
04
缺乏锻炼
肾结石出现不排除是运动量过少引起,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顺利排出,不容易结晶物质浓度过高析出形成结石。缺乏锻炼会悄悄埋下健康隐患,久而久之肾结石也更容易形成。
02
“结石”伴随而来的痛苦
01
疼痛
最典型的疼痛为腰部或上腹部疼痛,剧烈难忍,阵发性发作,同时有镜下血尿、恶心、呕吐,肋脊角压痛明显。疼痛常始发于肋脊角处腰背部和上腹部,偶尔起始于肋骨下缘,并沿输尿管行径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男性阴囊或女性大阴唇。疼痛最明显的地方往往是梗阻发生的部位;
02
血尿
:少数血尿比较严重的病人仅凭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尿中带血。大部分结石患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尿中的红细胞,即镜下血尿;
03
膀胱刺激症状
患者体内的结石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如果每日排尿次数8次称为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就有要立即排尿的感觉;尿痛是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口产生的疼痛,疼痛性质为烧灼感或刺痛;
04
其他并发症
急性肾盂肾炎、肾积脓、双侧结石导致无尿及尿毒症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并发症。
03
如何确定自己身上有没有“结石”?
01
常规实验室检查
做个简单的尿常规,可以发现红细胞,而且从尿中能够发现草酸盐或磷酸盐结晶;如果有结石合并感染时,还可发现尿有脓细胞。
02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儿童和孕妇在怀疑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
尿路X线平片(KUB):可发现90%左右X线阳性结石,还可以大致确定结石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
其他可选检查还有静脉尿路造影、CT扫描(非增强CT扫描是当前泌尿系结石诊断的金标准)等。
超声波检查
尿路X光平片
非增强CT扫描
04
形形色色的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结石
胱氨酸结石
尿酸结石
感染结石
05
真有了“结石”,如何消灭它?
医生会结合病人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及引起的梗阻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常见的结石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手术、开放取石、肾切除等。而针对肾绞痛可以选择的药物有: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解痉药(M型胆碱受体阻滞剂、黄体酮、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急性肾绞痛应先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镇痛药应与阿托品等解痉药物连用。
尿路结石临床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去除结石、控制尿路感染和保护肾功能。
结石虽小,却会给很多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与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正确的认识结石,防治结石。
医院急诊泌尿科实习过的同学都遇到过这样的病人——满头大汗,面色惨白,面部狰狞,半蜷身子,捂着腹部,嘴里喊着“疼疼疼”……
有经验的同学可能已经可以通过他的症状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这就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泌尿系结石”。
医院院长牛远杰教授介绍,其实泌尿系结石在人群中非常常见,我国泌尿系结石总体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发病率为(-)/10万人。最近调查显示,约1/7中国人有肾结石。
01
“结石”究竟更偏爱谁?
泌尿系结石病人的年龄高峰在25-40岁之间,女性在50-65岁还可以出现第二个高峰,与女性绝经及骨质疏松有关。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出现泌尿系结石的原因往往存在4种情况:
01
饮水量过少
肾结石出现和平时水分获取量过少有关。健康饮水应该每天分多次少量饮水,饮水量要达到0毫升才能满足身体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身体的循环,肾脏可以发挥作用将体内的结晶物质排泄出体外,可以防止肾结石出现。那些水分经常获取量不足的人,肾结石患病率会增高。
02
错误饮食
肾结石和饮食方法不正确有关,很多人在饮食过程中大量摄入容易产生尿酸的食物,不仅引发痛风,还会让尿酸性肾结石有机可乘,肾脏功能会明显降低。另外,食物搭配要正确,不要补充钙质又获取富含草酸的食物,食物相互混合,发生化学作用产生的草酸钙多,可能会让肾结石出现。
03
代谢异常
肾结石的形成跟机体代谢异常有关,出现了跟代谢有关的疾病,可能会影响结晶物质的排泄,尿路中析出晶体,肾结石就会出现,像常见的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这些疾病的影响也会诱发肾结石。
04
缺乏锻炼
肾结石出现不排除是运动量过少引起,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的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体内有害物质的顺利排出,不容易结晶物质浓度过高析出形成结石。缺乏锻炼会悄悄埋下健康隐患,久而久之肾结石也更容易形成。
02
“结石”伴随而来的痛苦
01
疼痛
最典型的疼痛为腰部或上腹部疼痛,剧烈难忍,阵发性发作,同时有镜下血尿、恶心、呕吐,肋脊角压痛明显。疼痛常始发于肋脊角处腰背部和上腹部,偶尔起始于肋骨下缘,并沿输尿管行径放射至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男性阴囊或女性大阴唇。疼痛最明显的地方往往是梗阻发生的部位;
02
血尿
少数血尿比较严重的病人仅凭肉眼就可以观察到尿中带血。大部分结石患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尿中的红细胞,即镜下血尿;
03
膀胱刺激症状
患者体内的结石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如果每日排尿次数8次称为尿频;尿急是指尿意一来就有要立即排尿的感觉;尿痛是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口产生的疼痛,疼痛性质为烧灼感或刺痛;
04
其他并发症
急性肾盂肾炎、肾积脓、双侧结石导致无尿及尿毒症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并发症。
03
如何确定自己身上有没有“结石”?
01
常规实验室检查
做个简单的尿常规,可以发现红细胞,而且从尿中能够发现草酸盐或磷酸盐结晶;如果有结石合并感染时,还可发现尿有脓细胞。
02
影像学检查
超声波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常规检查方法,儿童和孕妇在怀疑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
尿路X线平片(KUB):可发现90%左右X线阳性结石,还可以大致确定结石位置、形态、大小和数量;
其他可选检查还有静脉尿路造影、CT扫描(非增强CT扫描是当前泌尿系结石诊断的金标准)等。
超声波检查
尿路X光平片
非增强CT扫描
04
形形色色的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结石
胱氨酸结石
尿酸结石
感染结石
05
真有了“结石”,如何消灭它?
医生会结合病人结石的大小、位置、成分及引起的梗阻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常见的结石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镜手术、经皮肾镜手术、开放取石、肾切除等。而针对肾绞痛可以选择的药物有: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解痉药(M型胆碱受体阻滞剂、黄体酮、钙离子通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急性肾绞痛应先从非甾体抗炎药开始,如疼痛持续可换用其他药物,镇痛药应与阿托品等解痉药物连用。
尿路结石临床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去除结石、控制尿路感染和保护肾功能。
结石虽小,却会给很多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与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正确的认识结石,防治结石。
医咖介绍
牛远杰
医院院长,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博士,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留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兼秘书长,微创学组委员,肿瘤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泌尿生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腔镜内镜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泌尿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东亚腔道泌尿外科学会执行委员;《AsianJournalofUrology》编委;《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前列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建立了国内首家以“性激素与疾病”为研究方向的国际合作实验室,通过与美国、丹麦、瑞典、韩国和沙特的国际间协作,建立了标准化的转基因动物实验平台、PDX动物平台、蛋白组学研究平台和实验药物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8项,包括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发表SCI论文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在国际核心杂志“Lancet”“PNAS”“CancerRes”“Oncogene”“JBiolChem”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高达39.。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参编中英文专著10余部。8项临床新技术获评为“天津市卫生系统引进应用新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培育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61人。
供稿丨医政医管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丨周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cjby/1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