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玉洁,内分泌专科临床药师,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导读:调查显示,我国近90%的患者胰岛素注射不规范,仅12%的患者接受过医生的注射培训,即使是已使用胰岛素治疗6个月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也仅有39.9%,注射不规范恰恰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医生,需时常向患者朋友普及胰岛素注射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从“规范操作”、“部位选择”和“常见错误”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胰岛素注射规范操作篇
胰岛素的注射直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水平,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注射胰岛素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胰岛素注射的技能,从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1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操作步骤
图片来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年版)》
在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哪些细节?
?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注射笔只能与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搭配;
?为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不能共用胰岛素笔、笔芯及药瓶,一人一笔;
?注射前,为保证药液通畅并消除针头死腔,可按厂家说明书推按注射笔按钮,确保至少一滴药液挂在针尖上;
?为防止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和药液渗漏,影响剂量准确性,注射笔的针头在使用后应废弃,不得留在注射笔上;
?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s,从而确保药物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s;
?注射笔用针头垂直完全刺入皮肤后,才能触碰拇指按钮。之后,应当沿注射笔轴心按压拇指按钮,不能倾斜按压。
二、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篇
1.适合胰岛素注射的身体部位
根据可操作性、神经及主要血管之间的距离、皮下组织的状况等,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上臂外侧的1/3,见下图)。
图2适合胰岛素注射的身体部位
图片来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年版)》
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速率存在差异(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和臀部),选择注射部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腹部,应避免以脐部为圆心、半径1cm的圆形区域内注射,避免靠近腰部两侧(即使是肥胖患者)注射,由于皮下组织的厚度变薄,容易导致肌内注射;
?臀部注射时,应选择臀部上端外侧,该部位的皮下组织丰富,可最大限度降低肌内注射的危险;
?大腿注射选择其上端外侧,而非膝盖附近,大腿上端外侧的皮下组织较厚,离大血管和坐骨神经也较远,针头导致外伤的概率较低;
?上臂注射可选择侧面或后侧部位,该部位皮下组织较厚,肌内注射风险较低。
2.根据胰岛素的药物动力学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依药物动力学特点的不同,临床上胰岛素制剂可被分为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制剂(包括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制剂(包括预混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表1临床常见胰岛素种类
(1)吸收速率不受部位影响的胰岛素
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吸收速率不受注射部位的影响,可在任何注射部位皮下注射。
(2)首选腹部的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在腹部皮下的吸收速度较快,因此其注射部位首选腹部;早餐前注射常规的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腹部皮下,以加快常规(短效)胰岛素的吸收,便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波动。
(3)首选大腿和臀部的胰岛素
胰岛素在大腿和臀部的吸收速度较慢,因此基础胰岛素的首选注射部位是大腿和臀部;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制剂时,首选注射部位是臀部或大腿皮下,以延缓中效胰岛素的吸收,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3.注射部位的正确轮换
图3注射部位轮换方案:数字表示可供转换的不同区域
图片来自《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年版)》
?注射部位轮换分为大轮换和小轮换,不同部位的轮换为大轮换,区域内的轮换为小轮换。
?在任何一个等分区域内注射时,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cm(或大约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轮换,以避免重复组织创伤。
?为了准确预测每次注射胰岛素后的药效,应遵循注射原则:“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同一部位”、“每天不同时间,注射不同部位”或“左右轮换”避免在1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结的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直至症状消失。
三、常见错误篇
1.针头重复使用
临床中,不少患者为节约费用或图省事,经常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调查数据显示,重复使用针头者超过80%,甚至有45%的患者重复使用针头达6次及以上。那么,重复使用一次性胰岛素针头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后,针头中残留的药液会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使用后的针头内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会堵塞针头妨碍注射;
?注射后的针头留在胰岛素笔上,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还会引起胰岛素注射剂量的不准确;
?针头重复使用更易导致脂肪增生;
?注射针头多次使用会造成针尖钝化,切面受损,针头表面的润滑层脱落,增加疼痛,直接影响患者依从性,而针头重复使用时注射疼痛更大;
?重复使用针头,患者的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炎性改变(皮肤发红)。
2.操作不当致肌内注射
由于注射部位、角度、针头选择不当等,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胰岛素注射到肌肉的情况,为什么胰岛素注射需要避免肌内注射?
?当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最大的吸收峰出现在1-2h,吸收曲线的上升和下降较为平缓,胰岛素的作用较为稳定、持久。而当肌内注射后,胰岛素的吸收特征截然不同:胰岛素水平急骤上升,峰值出现过早,胰岛素的作用消失过快,不能持续应有的时间;
?肌内注射可能会使所有种类胰岛素的吸收异常,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血糖波动;
?胰岛素肌内注射可能导致频繁的不明原因的低血糖。
3.操作不当致硬结
?胰岛素属于生长因子,有促合成作用,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将导致药物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波动;
?脂肪增生与注射笔用针头重复使用也显著相关。
4.操作不当产生剧烈疼痛
多数胰岛素注射是无痛的,极少会发生锐痛。在注射胰岛素时掌握以下几点,可减少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温度较低的胰岛素会诱发疼痛和不适感,因此最好注射常温胰岛素;
?如果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就注射,酒精从针眼被带到皮下,会引起疼痛,应于酒精彻底挥发后注射;
?体毛根部附近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此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增加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
?长度较长的针头,针管外径越大,发生疼痛的比例越高,因此可选用直径较小、长度较短的针头;
?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较大会造成疼痛,这时可将胰岛素剂量拆分或提高胰岛素浓度;
?针头刺入皮肤应平滑前进,而非猛戳。皮肤中含有疼痛纤维,针在皮肤中穿行速度太慢或者太过用力都可能
加重疼痛;
?捏皮导致皮肤夹得过紧,力度过大导致痛感明显,捏皮时力度应适宜;
?针头重复使用也会增加注射时的痛感。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9(2):79-.
[2]NewInsulinDelivery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jbjs/1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