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光返照”一词出自唐代僧人释惠然的《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尔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原意是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间发光的现象。每当太阳快要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作用,天空会在短时间内发亮,然后迅速进入黑暗。
除此之外,回光返照的现象还常见于过去的油灯。在亨利·戈培尔没有发明电灯之前,人们在天黑时一般使用香油灯或煤油灯来进行照明。当灯里的油只剩下最后一滴时,由于失去了油的附着力或拉力,所以这最后一滴油会上升得特别快,油灯就会突然一亮,然后迅速熄灭。还有后来的钨丝电灯泡,在钨丝寿命将尽时,由于钨丝燃烧,电灯也会突然一亮,然后灯泡报废。这也可以看作是回光返照。
其实,在人死之前,也会出现所谓的“回光返照”。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八回有云:“黛玉白日已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把个李纨和紫鹃哭得死去活来。到了晚间,黛玉却又缓过来了,微微睁开眼……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
在现实中,我们可能自己看到或者从别人口中听到过回光返照的例子:有些昏迷多日的病人突然清醒过来,和家人唠起家常,家人误以为病人病情好转了,却不想刚过了半日,病人便一命呜呼;有些病入膏肓、不吃不喝的病人突然食欲大振,一顿饭吃下很多东西,家人误以为食量增加是康复的开始,却不曾想这是病人最后的晚餐。
实际上,医院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对回光返照这种现象很有经验,对于病人突然之间的精神振奋,哪些是病情好转,哪些是回光返照,他们往往一看便知。
那么,人类在临死之前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呢?对于这种现象,目前有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呢?
现代医学认为,这主要是肾上腺激素在起作用。肾上腺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腺体分为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由几种类固醇混合而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其中,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原异生。在临床上,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和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
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都能够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所以能够挽救休克。在紧急情况时,肾上腺髓质通过交感神经为机体创造逃走或准备斗争的体内条件。
在濒死状态下,人类大脑会立即向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命令它们分泌大量的肾上腺激素。在这些肾上腺激素的综合作用下,濒死的病人能够获得短暂的精神亢奋。
另外,人体中还有一种辅酶,叫做三磷酸腺苷(ATP),它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ATP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内储存和传递化学能量的最重要物质。当人体遇到濒临死亡等严重情况时,ATP就会迅速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机体各系统、各器官迅速获得强大动力,病人突然表现出非凡的活力。
由于肾上腺激素和ATP的作用时间不可持续,所以人类在临终前出现的精神亢奋十分短暂。这就是“回光返照”的原理。
科学家将回光返照这种现象解读为人体的最后一次挣扎。求生欲是人类的本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类的求生欲往往会被无限放大。
临床统计发现,出现回光返照的病人,80%以上都会在一个星期之内死亡,这其中又有近50%会在不到一天之内死亡。
除了回光返照,人死之前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征兆。一是对食物和水的需求减少,这是因为临死之前,病人的吞咽功能变差、胃肠道无法吸收,一般会对食物和水没有需求。
二是手脚冰凉、出现紫斑。临死之前的病人,体内血压下降、血液循环也会变差,所以会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甚至一些病人还会在皮肤和床褥接触的部位,出现紫斑。
三是嗜睡。有过临床陪护经历的人可能知道,临死之前的病人在一天内清醒的时间会越来越少。随着死亡的接近,睡眠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直至家人无法叫醒。这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和机体代谢衰败造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jbjs/16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