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


成人无论站立还是在走路、跑步时,脚尖并不是完全朝前的,足的轴线(第二脚趾至脚跟)与前进方向存在一定夹角,这个夹角称之为足偏角,一般为15-20度左右。换句话说,成人步态有非常轻度的“外八”属于正常现象,那孩子的脚也是这样的吗?

一、什么是“内八、外八”步态

刚出生的宝宝是生理性的轻度内八字脚,足的轴线大约0度。一岁左右宝宝开始学步,膝盖慢慢变直,双脚呈现轻度外八字,下肢及足踝的负重及平衡刚刚建立,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小鸭子。随着成长,6-8岁的孩子步态渐渐接近成人。

“内八字步”

孩子在多种运动体位下脚尖向内,右脚向左偏,左脚向右偏,足偏角小于该年龄段的正常值。

“外八字步”

孩子在多种运动体位下脚尖向外,右脚向右偏,左脚向左偏,足偏角大于该年龄段的正常值。

不管是“内八字步”还是“外八字步”,都会由于脚部的不正确受力而产生不正确的力线,对姿势、骨骼及身体其他部位功能都会有影响,严重时可致骨骼变形,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内八、外八”步态形成的原因?

1、先天因素:多由于胎儿期胎位不正引起,这种情况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同时出现。

2、后天性因素:常见于过早站立、学步,不当使用学步车,穿着不适宜的鞋等,导致孩子下肢不当承重。部分孩子缺少户外活动,这类孩子常合并臀部后侧区域韧带松弛,常采用“W”型跪坐姿势。其他病理因素还有脑瘫、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骨折后位置改变、婴幼儿期缺钙等。

W坐姿

小腿(胫骨)扭转

三、“内八、外八”步态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1、姿势和形态改变

不正确的步态除了影响美观之外,还可能导致下肢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相对位置改变,造成人体力线不平衡,长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形态的改变。

2、损伤和疼痛

长期的下肢生物力线不正确,导致下肢、骨盆、脊柱等部位肌肉和关节对应位置受力过大,可能导致关节损伤和疼痛的出现。

四、“内八、外八”步态相关评估与检测

1、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

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常用的足部压力及步态评估方法,可以为后续矫正方案提供重要的生物力学依据。

2、NAS评估系统

NAS评估系统是澳大利亚生物理学院研发的一套下肢生物力学测量技术,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下肢力学数据,为后续矫正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

3、表面肌电分析系统

根据步态异常的类型不同,对相应的肌肉进行微观表面肌电情况分析,结合其他检测结果多方位分析步态。

4、超声骨密度检测

最新引进以色利的超声骨密度检测,较过去同类型检测仪器,检测时间缩短至只有10秒,操作简便迅速,无任何不适感,儿童配合度明显提高。

5、X光片

下肢外观形态明显异常的儿童,可拍摄X光片了解骨骼结构和发育情况。

五、“内八、外八”步态如何防治?

1、纠正不良步行姿势

患者在走路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保持脚尖朝前,比如在地板上贴脚印,沿着脚印走等,对八字脚有一定程度的矫正作用。

2、功能锻炼

“内八”功能锻炼:

(1)臀桥训练:仰卧位,双下肢屈膝足部贴于地面,臀部向上抬起。

(2)侧卧位髋外展训练:侧卧位一侧下肢垂直于地面外展。

(3)靠墙半蹲位外旋步态摆放练习。

(4)坐位下外旋肌训练。

“外八”功能锻炼:

(1)走直线训练。

(2)放松梨状肌、臀中肌。

(3)两膝中间夹垫子步行训练。

(4)仰卧位抗阻内旋训练:仰卧位,一侧下肢屈膝足部贴于地面,另一侧下肢伸直贴于床面,在屈膝侧膝关节处抗阻由外侧向内侧活动。

3、定制专业的矫形鞋垫

4、手术治疗

患者“内八、外八”步态严重,保守治疗无效下,可以咨询儿童骨科,考虑手术治疗,咨询电话-。

儿童康复科设有专业的儿童步态矫治门诊,通过专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针对性的分析步态异常的情况,同时配有资深专业的治疗师团队共同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长们平时可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走路、跑步情况,如果发现有可疑步态异常,可来院咨询。

治疗前

治疗后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

高危儿管理科诊疗范围

●高危儿童早期筛查评估、发育监测、干预及发育促进咨询指导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评估及康复治疗

●发育迟缓、精神行为发育障碍(智力障碍、读写障碍、孤独症、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睡眠障碍、遗尿症、精神神经性尿频及遗粪等)的康复治疗

●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

●各种脑炎、中毒性脑病、颅内出血、颅脑外伤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外周神经疾病(如臂丛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

●“O”型腿及“X”型腿、内“八”及外“八”等步态异常的康复治疗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脊柱相关性疾病、脊柱侧凸、先天性肌性斜颈、马蹄内翻足等的矫治

儿童康复科/高危儿管理科

儿童康复科/高危儿管理科

医生团队

治疗师团队

护理团队

专家简介

黄任秀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高危儿管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学科带头人,柳州市首批名中医,柳州市0-17岁儿童残疾鉴定专家。学术任职有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联小儿脑瘫专委会常务理事、广西残疾人康复协会副会长、广西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睡眠医师分会委员、广西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等。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儿童发育障碍及脑损伤至相关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发育迟缓、脑损伤高危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读写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抽动症、睡眠障碍、各种颅脑损伤恢复期等)、外周神经损伤、步态异常、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及脊柱相关性疾病等儿童康复常见疾病进行康复矫治。同时,对儿童遗尿症、厌食、消化不良等儿童常见疾病的诊疗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主持实施国家级、区级及市级康复救助及科研项目近20项。

张靖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高危儿管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康复医学高级职称,具有丰富的儿童康复诊治经验。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任职。系柳州市言语残疾评定专家培训师资,柳州市0-17岁言语、肢体、智力、孤独症残疾评定专家。擅长儿童发育障碍及颅脑损伤致相关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读写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损伤高危儿、各种脑损伤恢复期等)、外周神经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步态异常、儿童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等儿童康复常见疾病的诊治。

覃中华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专业。擅长肌肉骨骼疾病、姿势异常、步态异常、运动损伤、抽动症、儿童脑功能障碍疾病、外周神经疾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遗尿症等儿童康复常见疾病的评估及治疗。

目前任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广西推拿学会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康复学会委员、柳州康复学会委员。

胡怡佳

副主任医师

针灸专业,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广西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委会委员,广西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广西针灸学会理事。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学习,曾在医院、医院进修儿童康复,跟随澳大利亚生物力学专家Abbie教授学习ICB生物力学矫形技术,在康复科常见病及脊柱侧凸、异常步态的矫治方面有一定经验。诊疗范围:高危儿早期筛查及干预、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睡眠障碍、脊柱侧凸、步态异常等康复科常见病的诊治。

周满相

康复科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现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评定专业委员会、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广州、郑州等地进修学习。擅长诊治各类儿童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及颅脑损等相关性疾病、外周神经疾病、步态异常等儿童康复常见性疾病进行评估及治疗。

曾懿懿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硕士学位。曾到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保健院进修学习。擅长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外治疗法调理小儿体质。对康复科常见病如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自闭症、步态异常、外周神经损伤、小儿厌食、睡眠障碍、遗尿症、肥胖症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特色诊治有一定经验。现担任广西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两院信息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fbf/114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