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


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甚至出现froin征(脑脊液黄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疾病概述:

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病因病理:

坐骨神经由腰5~骶3神经根组成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两种,前者多见根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骶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临床表现:

本病男性青壮年多见,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一、根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腘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病员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征阳性(病员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度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阳性(病员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度而引起腿部疼痛)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干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征阳性而kernig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诊断和鉴别:

根据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剧疼痛的因素,减痛姿势,牵引痛及压痛点等诊断不难但确定病因十分重要

一、腰椎间盘突出:

病员常有较长期的反复腰痛史,或重体力劳动史,常在一次腰部损伤或弯腰劳动后急性发病除典型的根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的症状和体征外,并有腰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间隙可有明显压痛和放射痛x线摄片可有受累椎间隙变窄,ct检查可确诊

二、马尾肿瘤:

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

三、腰椎管狭窄症: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当神经根或马尾受压严重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症状及体征、病程呈进行性加重,卧床休息或牵引等治疗无效腰骶椎x线摄片或ct可确诊

四、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另外,还需考虑腰椎结核、椎体转移癌等干性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时,应注意有无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关节、髋关节、盆腔和臀部的病变,必要时除行腰骶椎x线摄片外,还可行骶髂关节x线摄片,肛指、妇科检查以及盆腔脏器b超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治疗:

一、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二、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三、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更多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问题
       请点击→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fbf/3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