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腰痛病,既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也不是腰肌劳损,更不是肾虚腰痛,又与扭伤不同,患者在不经意间趔了一下,老百姓叫——趔起腱子,医院检查不出,无法治疗,患者腰软无力,疼痛时轻时重,有的几年、十几年无法治愈,只要懂得提肌腱,土话叫“提腱子”,三天就好。
什么病理?查阅古今医书没有介绍。提肌腱这个民间对治疗腰肌劳损、腰突、肠胃病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家庭疗法。
“提腱子”这一民间特技发表出来,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让患者脱去上衣爬在床上,两只手平摞起来放在床上,下颏压在手背上,全身放松。医者跪骑在患者两胯骨上面,用双手从腋下向背中间捋,一把挨一把的捋,一直捋到胯骨上面的中间,往返三次;然后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揪起颈椎的皮肉猛提,每提一次,让患者深吸一口气,从颈椎挨着往下提,一直提到两胯骨的背中间为止。提的时候,出现一到两次“嘎巴”响声为最佳效果。一般都是一次见效,每天提一次,三天治愈。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在治疗中不可吃醋,一吃醋就治疗无效。可能会有一些网友领会不了上面提肌腱的奥妙,怎么办呢,可以参考捏脊的方法,把捏脊的方法掌握了,你就能领会提肌腱的奥妙了,这里谈出了个人的实际体会,不当之处,请原创指正。捏脊的方法如下:
一、捏脊简介
捏脊法是一种古老而实用的推拿疗法,是一件祖宗流传给我们的养生法宝。由于是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所以叫“捏脊”,因为对治疗“积滞”一类病症效果特别好,又称“捏积”。“捏脊”是相对部位来说的,“捏积”是相对功效来说的。由于捏的部位又是华佗夹脊穴所在,所以还叫“华佗捏脊法”。其实,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方法。
捏脊法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安全无碍、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泛,不仅适合小孩,而且适合成人。不仅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更能增强体质、养生防病。特别适合家庭保健,非常值得推广、普及。
捏脊法最早见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拈取其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有哪些效果尼?
一、能健脾和胃、祛滞消积、促进消化吸收,防治厌食、食积、腹泻、便秘、腹痛、呕吐等各种肠胃疾病。
二、能迅速鼓动、升发全身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感冒、咳嗽以及其他流行疾病。是家庭保健的通用法宝。
三、能调和阴阳,增强神经系统调节全身的功能,改善睡眠,健脑益智,防治小儿夜啼、尿床、多汗、烦躁和成人失眠。
四、能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少儿生长发育,防治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各种虚寒性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
五、能畅通脊背经脉、放松脊背肌肉、调整脊柱平衡,防治颈肩、腰背劳损、酸痛。
捏脊法常用手法:
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或者沙发上,掀起衣服,坦露整个腰背。操作者站在被捏者旁侧,两手沿着被捏者脊柱的两侧,捏起脊背上的皮肉,一边捏捻,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捏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3-9遍。具体操作手法有两种:
1、拇指前位捏脊法:双手半握空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合并屈曲成弓状,手指的背侧置于脊柱两侧,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肉,向前下方推按,拇指伸直下按。拇指指腹和食指的桡侧缘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两手拇指沿着脊柱中线交替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行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连绵不断地向颈项部推移。
2、拇指后位捏脊法: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指面向前,顶住皮肉;两手食指、中指前按,掌心朝下。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相对用力将脊背的皮肉捏起。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向前推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交替向后捻动,两者相互配合,边捏边放,颈连绵不断地向项部推移。
以上这两种手法实质作用大同小异,可以随机选择,灵活运用。为了提高效果,经常配合采用三步一提的方法,以加大刺激量。即每捏捻3次,便停止前行,用力向上提拉一次。
基本原则:
一、专心用意。对小孩捏脊应满怀慈爱,对大人捏脊应双方配合协调,同时心想:“正常了、舒服了”,或者“身体强壮了,免疫力提高了”。若能全神贯注、加强意念,效果肯定更加理想。
二、熟能生巧。经常给亲朋捏脊,自然就越捏越熟练、越捏越灵活、越捏越有信心了。
三、循序渐进。起初捏脊,捏起的皮肉少一些,用力轻一些,遍数少一些,捏过两三次之后,捏起的皮肉逐渐多一些,用力逐渐重一些,遍数逐渐多一些。
四、持之以恒。患有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者,最好养成天天定时捏脊的好习惯,久久行之,效果必然越来越明显。若能坚持一年半载,甚至三五年,整个身体必然得到显著改善。
捏脊法常见问题
一、捏脊的时间。全天任何时候都可以,不必拘泥。但最好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最好不要在饱食后进行。
二、捏脊的次数。如果为了调治疾病,可以一天1至2次,连续进行,直至痊愈;如果为了强壮身体,必须每天一次,定时进行,形成习惯,长期坚持;如果为了保健防病,两三天捏一次,没定期也可以。
三、捏脊的遍数。每次一般以3至9遍为宜,如果感觉舒服,想再捏捏,那么,再多捏三五遍也无妨。
四、捏脊的力度。要求用力尽量均匀、连贯。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柔,以感到舒服为度,一边捏一边表扬、称赞他很坚强、不怕疼,否则会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
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大人,要先把相关的道理、效果向他讲清楚,用力以他能忍受为度。起初给别人捏脊,往往手指容易使不上劲,经常捏自然就逐渐有力了。
五、捏脊的体位。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身体要平正。婴幼儿可以由大人斜抱在怀中,或者斜靠在在大人的腿膝上。操作者的体位自己感到顺势、顺手就行。
六、捏脊的痛感。同样的力度,有些痛觉不敏感的人,还有经常坚持捏脊的人,捏脊的痛感不太明显。同一个人,患病时捏脊的痛感往往比患病前厉害。脊背经络阻塞严重,肌肉僵硬板结的人,捏脊的痛感比较厉害。但必将越捏越轻松、越捏越舒服。
七、捏脊的禁忌。脊背部皮肉有破损、炎症、疖肿的都不能做捏脊。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出血倾向的人要慎用捏脊。
八、捏脊的方向。一般情况下都从下往上捏。上火明显、血压偏高或哮喘咳嗽者可以从上往下捏,或者先往上捏,然后再往下捏。
九、捏脊的配方。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单独捏脊,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在以捏脊为主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配合一两种其他推拿手法。例如:消化吸收不良者可配合揉腹、掐点足三里;身体虚弱者可配合揉按肾腧、掐点足三里。这样可以提高治病的效果。
十、其他问题。
1、操作者手指甲必须剪短修平,以免刮伤被捏者皮肉。
2、环境应气温适宜,回避风寒,以防着凉。
3、若掌握得法,操作娴熟,在提拉皮肉时,常会发出清晰的“嗒”、“嗒”声。这是筋膜之间的淤积粘结被松开的好现象。
推荐阅读
如何认识腰痛
来源:年9月15日《人人健康》年第18期
认识腰椎腰椎支撑着我们的身体,而且还担任着活动的功能。腰椎是由脊柱骨骼、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周围的肌肉、韧带构成。其中任何一个结构发生问题都会导致腰痛。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没有认真想过,我们的腰椎和所有的物件一样,都是物质的。也就说都有从新到旧,从年轻到老化的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比大多数人想象的都来得快。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腰椎从20多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大多数人乍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会非常吃惊,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想一想我们身体上的其他器官,比如我们的皮肤,我们的牙齿都存在衰老。所以我们的脊柱和所有物质的东西一样,都是会老化的。造成腰痛的原因腰痛的人这么多,都是什么问题呢?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平时生活、学习工作的习惯不好所造成的一些劳损性疾病。比如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经常弯腰劳作的人,经常负重的人。人们一般不觉得坐着对腰椎不好,其实坐着时腰椎所受到的力是站着时候的1.5倍,弯腰的时候更大,如果再加上抬举重物,腰椎的负担更会成倍的增加。由此想,肥胖的人无疑是时时刻刻都在负重,因此体重大的人容易犯腰痛的毛病。劳损也能造成腰痛。前面说过,我们腰椎是由骨骼、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肌肉韧带组成的,它们都会发生劳损。而它们发生劳损产生的疼痛各有各的特点。最常见的可能是肌肉的疲劳,表现为腰背部比较浅表的酸痛,范围比较大,觉得整个脊背都不舒服,但是如果有人帮着按摩一下会觉得很舒服。关节突关节造成的疼痛,疼痛往往位于腰椎正中线的两侧,有时候会向臀部外侧或大腿外侧放射,总是早晨起来或坐时间长了刚站起来的时候疼痛,但是稍微活动一下会感觉好转,劳累后又加重。有一种常见的急性腰痛,常常是刚起床,一个轻微的动作,比如铺被子或打个喷嚏,突然发生剧烈的腰痛,结果腰椎一下子不能伸直,也不能弯腰。这种疼痛也是由于关节突关节造成的,我们称这种问题叫腰椎小关节紊乱或者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椎间盘源性的腰痛,疼痛是一种比较深处的钝痛,定位不是特别准确,往往觉得腰部下坠支撑不住身体,特别是不能久坐,卧床的时候可能感觉好一些。如何治疗腰痛大多数病人都会求助于医生,病人希望的都是自己不花什么力气而又能效果神奇的方法。我往往和病人说,治疗需要靠自己。首先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造成是由于机体生理的老化,或者是平时生活习惯的不正确,第三是缺乏锻炼。认识到老化的问题,有助于您消除焦虑,毕竟大多数人不会因为皮肤多了皱纹而恐慌。认识到大多数腰痛的原因是由于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腰痛的诱因。比如体重大的人就要减肥,身上少了20斤肉,腰椎能减轻多少负担呀。有些人会说,本来就腰痛,不敢锻炼,怎么减肥呀?游泳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在水中有浮力,腰椎的负担明显减少。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年轻的人我鼓励他们去学;年纪大的,我就鼓励他们在游泳池里走路。需要长时间坐着工作的人,我建议他们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坐直或轻度后仰在椅背上腰椎的受力最小;工作1个小时要起来活动一下。平时要从地上搬重的东西一定不要弯腰搬,而是先蹲下去,把东西抱住后站起来,这样能够避免腰部的受力和扭伤。第三,要坚持腰部的锻炼。比如伸展性的运动有助于把脊柱周围肌肉拉开、舒展开,有助于缓解肌肉的疲劳。我们腰椎的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随着年龄会发生老化,这一点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加强肌肉的锻炼而代偿它们的支撑力。肌肉的锻炼,比如小燕飞(俯卧在床上,腰背部肌肉用力将上半身和大腿一起向上翘,在上翘的位置上保持5秒钟再放松,如此反复做20次,20次为一组,每天3~5组),五点支撑,仰卧在床上,用肘部和足跟支撑床面,将臀部抬起,坚持5秒钟,每天3~5组,每组20次。仰卧起坐也是同样。这里我特别需要请病人注意的是,腰痛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恢复需要时间,急性腰痛缓解多需2~3周,长的需要2~3个月。许多病人疼痛了3~5天就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完全没有必要的。另外,腰痛治愈或缓解需要病人自己的努力,急性期或严重的时候的确是可以借助药物或理疗、按摩。但是长久的维持还是需要您自己努力的。(韦峰)
来源:由白斑医院排名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fbf/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