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医院每天要为近百个宝宝做体检,在宝宝进行大动作、体格发育等检查时,医生们经常被问道:宝宝的腿型是否正常,会不会是O型腿?可见担心宝宝腿型不好,影响未来学习、工作的家长不在少数。
小儿O型腿3个原因
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
◆爸妈的选择、更换频次以及纸尿裤本身的设计也可能导致宝宝裆部、大腿两侧受力;
◆过早站立或学步也容易导致“O型腿”或“X型腿”。
宝宝6个月时,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8~9个月时,可以进行扶站练习;到了10个月,则可以进行独立站;11月时可进行走步训练;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1岁2个月时训练独立走。
◆另外,常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的腿脚发育产生影响。因为学步车会压迫幼儿的髋关节,还会导致幼儿的平衡功能失调,使孩子对学步车产生依赖性,甚至对生殖器造成压迫。
建议不让孩子坐在学步车里,如果真要坐,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一天下来不宜超过1小时。
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也可以导致O型腿,这在运动员比较多见。
正确使用纸尿裤不会导致O型腿
尿裤引发O型腿这种说法目前尚无确切的医学依据。
O型腿除了佝偻病、意外创伤等病理情况,可以是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与过早不正当承重可能有关,往往到达一定年龄后会恢复正常。
正确使用纸尿裤一般不会导致O型腿,且小婴儿期宝宝髋关节的股骨头可能与杵臼接触面小不能很好地落在杵臼里。使用纸尿裤还有助于股骨头更好地落在杵臼里,有利髋关节的发育。
但是婴幼儿骨骼比较柔软,若长期使用设计不合理的过宽的纸尿裤,尤其吸水后更换不及时致过重过厚,这样的纸尿裤对正在学站和学步的宝宝来说,增加了腿部负重,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腿部关节受力失衡,影响骨骼的发育。
尤其已经有O型腿征兆的宝宝继续使用厚重的纸尿裤,则会加重这种现象。
提醒家长: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即便一片普通的L码纸尿裤可以吸收ml左右的尿液,家长也最好在宝宝3次尿尿——也就是纸尿裤吸收ml左右的尿液后就及时更换,以免纸尿裤裆部膨胀过宽造成宝宝腿部不适。
因此,家长需要选择更软更服帖的设计合理的纸尿裤,避免使用裆部过宽的纸尿裤,并且及时更换,单片纸尿裤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这样更有利于宝宝健康的生长、活动。
做好这几件事预防O型腿
专家建议预防宝宝O型腿,妈妈们应慎重、忌盲目,做到如下几点:
1、平均每尿尿3次就要替换纸尿裤;
2、针对宝宝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月龄的纸尿裤;
3、睡觉时用纸尿裤,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4、不宜过早让宝宝学步;
5、忌沿袭传统给宝宝绑腿。
如果是因为缺钙和维生素D引起的O型腿,则家长们要侧重均衡营养,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等。
如果是因为姿势不良或者其他外力原因造成的用力不均衡而形成的O型腿,则需要矫正用力点。
避免O型腿家长掌握三个关键期
1、做好新生儿检查
当宝宝出生时,一般只要有经验的医师,一旦发现宝宝腿型略有异常,通常都会及时处理,轻轻地推一下作外力矫正。而在新生儿期,两个小腿骨(肠骨和腓骨)呈轻度或中度弯曲,也是正常的现象,如医院就诊了。
2、1岁前后,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不宜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宝宝11-12个月左右是最适合开始走路的时段。在这之前,宝宝腿部屈肌张力较高,而且现在宝宝普遍用纸尿裤,一些裆部加宽的纸尿裤在吸尿后会横向膨胀,压迫到宝宝大腿内侧,这种情况下的“O型腿”属于生理性弯曲,是正常现象。
有些爸爸妈妈急于求成,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让他坐学步车,而这个时期的宝宝骨骼没有完全发育好,还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导致下肢骨骼发育不良,形成O型腿、X型腿等变形现象。
3、2到4岁,注意正确坐姿和蹲姿,避免过度矫正
2岁前后,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完全,在走、跑中,肢体容易有过度矫正的情形发生。专家提醒,这个时期的宝宝关节负荷随着体重和活动力的增加而加重,要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坐姿及蹲姿,避免过度矫正的情况发生。
小结
有数据显示,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膝外翻;到7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说,孩子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多注意上面说的一些生活细节即可。
来源:婴童CEO智库
做母婴怎么少得了这些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fbf/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