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偏头痛、肩周炎……生活中,人体许多部位都会遭到慢性疼痛的侵袭。
任何事情在发生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人体也一样。一些简单的疼痛症状,可能是身体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忽视它们,严重时甚至会致命。
我们综合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的报道并采访国内专家,总结出7种可能“要命”的疼痛,遇到这些情况最好及时就医。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医院卢湾分院院长于布为
1
严重的背部疼痛
腰骶部出现撕裂样疼痛,采取热敷、休息和服用止痛药等都无法得到缓解。
可能疾病:
如果不是外力引起的,突然的剧烈后背疼痛可能是动脉瘤扩张或破裂的迹象。
其中最严重的是腹主动脉瘤,危险性非常高,如果破裂,患者会在几分钟内死去。另一种可能是肾结石,它也会让人痛不欲生。
如何解决:
通过CT扫描确定动脉瘤的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
2
短暂的胸痛
短暂的胸痛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了一下,有时伴有莫名的恐惧。
可能疾病:
心绞痛或心梗。即使这种疼痛的持续时间很短,也需要立即就医。心脏病发作在首次症状出现3~4个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
如何解决: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决定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是心脏搭桥手术。
3
腹部剧痛
腹部剧痛一般感觉是肠如刀绞、胃如针扎、肚子里好像有子弹穿过等。
可能疾病:
胃肠穿孔、阑尾炎、胰腺炎或胆囊发炎。
如果疼痛位于右下腹,白细胞升高,那么可能是阑尾炎;
如果疼痛位于上腹部,白细胞升高,可能是胃穿孔、胆囊炎引起的疼痛;
如果是胸骨下方疼痛,血液中的某些酶含量升高,那么可能是胰腺炎在作怪。
如何解决:
这些器官一旦发生严重的感染可能会致命,所以要赶紧去看医生。
4
持续的脚痛或小腿疼痛
持续的脚痛或小腿疼痛,休息、服用布洛芬和扑热息痛等均无效。
可能疾病:
应力性骨折(骨裂)。如果平时运动过多强度过大,骨骼没有机会愈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
如何解决:
在骨裂愈合前要停止所有运动。及时就医,情况严重的需要打几周石膏。
5
腿疼伴肿胀
小腿出现的肿胀、压痛和发热感就好像是被慢火从里到外烘烤一样。
可能疾病:
深静脉血栓。由于小腿静脉被堵塞,所以会有疼痛和肿胀。
如何解决:
按摩揉搓会很糟糕,因为它可能会让大的血液凝块跑到肺里,造成致命性后果。医生会用药物来溶解血栓,或是用介入或外科的方法取栓。
6
排尿疼痛
排尿疼痛专指排尿时出现的剧烈疼痛,尿液有时还带有铁锈色。
可能疾病:
膀胱感染或膀胱癌。疼痛和血尿是膀胱癌的典型症状,及早发现,治愈的可能性很高。
如何解决:
验尿能排除细菌感染;如果是膀胱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或接受放疗和化疗。
7
腹股沟突然疼痛
腹股沟突然疼痛就好像腰部以下部位被人踢中了,有时伴肿胀感。
可能疾病:
睾丸扭转或附睾炎。如果睾丸扭转在4~6个小时内接受治疗,通常可以挽救;12~24个小时后,有可能错过治疗时机。
如何解决:
泌尿外科医生能够熟练地通过外科手术解决睾丸扭转。如果仅仅是附睾感染,服用抗生素就会起效。
相关阅读:
你以为在养生,其实是在折寿~这些事别再做啦
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在养生,其实是在养病,非但不能延寿,反而可能折寿。
1过量步行:毁了膝盖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朋友圈推出的“
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每天走的步数都在以上。没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
医生说,刘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属于过度运动,已经伤害到了身体。
日行2万步,膝关节积液
张阿姨今年50多岁,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基本上每天2万步打底。
没想到,这种追求养生的方式给她带来了大麻烦。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造成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这才形成了积液。
日走3万步,伤了大腿骨
一位60多岁的病人,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从一个半月前开始,每天暴走15公里,每天接近3万步。
刚开始锻炼有点腰酸背痛也正常,但走了半个月以后,一站起来就觉得右边大腿根部疼痛,当时还可以走路,就以为是扭伤了,医院去。后来,越来越疼,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原来是大腿的骨头伤了……
其实,正常人每天应该走-步,里程3-5公里比较合适。如果天天过量走路,很可能会伤了膝盖!
2乱补维生素:吃出结石
维生素种类较多,功能各异,不仅对治疗维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但有些人却夸大了维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种病,都把维生素当作万能品,这也是对维生素的一种错误认识。
如果机体不缺乏维生素,无论患何种病,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甚至会加重病情。
例如,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但其实,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还会导致尿路结石,加速动脉硬化。
3胡乱进补:吃出了病
很多人都觉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没病能保健。但其实,乱吃保健品吃出病的例子还真不少。
很多人注重养生,但其实是在养病。比如他们去吃大量补药,导致脉搏又沉又紧,气血不流通。
很多长寿的人,基本都不会乱吃补药。平时就吃好三顿饭,从不乱吃,结果越来越好,精力越来越充沛,脑子也越来越好使。
4趁热吃:伤了食道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爱吃,也热爱“食补”。炒、爆、熘、烧、焖等烹饪方式五花八门,而且有什么东西都“趁热喝”、“趁热吃”的习惯。
嘴的欲望是满足了,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人们吃热的食物、多喝热水,但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食道的伤害。
专家提醒,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温度。超越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过烫食物,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5℃以下。刚出锅的菜晾一晾再吃,捞出的火锅菜放在盘里晾一会儿,刚沏好的茶不要贪图品茗的快感。
提醒
我们天天讲养生,但一定要是科学地养生。运动是好,但要适量;趁热吃可能得到了口感,但很可能损害了健康。
科学养生,才能健康养生。
来源:健康时报、生命时报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