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pf.39.net/xwdt/150707/4651571.html作者:医院疼痛科
髂腰肌
1
髂腰肌解剖与功能
髂腰肌由腰大肌和髂肌组成。
腰大肌位于脊柱腰部两侧,起于第十二胸椎体、上四腰椎体和椎间盘侧面、全部腰椎的横突,前延到交感干,向下经过腹腔后壁后面到达腹股沟深面,与髂肌内侧部融合,通过髂骨前缘,髋关节的前内侧,然后向后下方斜行,止于股骨小转子。
腰大肌是髋肌中唯一转移到躯干的肌肉,是主要的姿势肌,与髂肌结合为髂腰肌后,其功能为屈髋和旋外。
腰大肌损害可引起背下部、腹部、腹股沟和大腿上部的疼痛,并涉及内脏,与内脏引起的疼痛混淆,影响临床诊断。
髂肌位于髂窝内,为扇形阔肌,起自髂窝,向下至腹股沟韧带深面与腰大肌结合为髂腰肌,止于小转子前表面和髋关节囊,其功能为屈髋和旋外。
髂腰肌被髂腰筋膜复盖,在腰大肌后部、髂耻部形成腰大肌筋膜间隙、髂耻滑囊等,在运动医学中具有治疗意义。
髂腰肌损害时所涉及和需要检查的其他肌肉有腹直肌、腹内外斜肌、膈、内收肌、腰方肌、腰竖脊肌、臀大肌等。
2
髂腰肌与下交叉体征
提到髂腰肌,大家一定会想到的是一种姿势——“挺腹屈髋臀下垂”的“下交叉”的体态,该体态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久坐,因髋关节长时间屈曲导致髂腰肌处于紧张短缩状态,而臀肌又因长时间在坐位基本处于闲置松弛无力状态。
如果又因肥胖或怀孕导致腹部过大或因长期穿高跟鞋腹部过度前挺发生中心前移导致腹部肌肉处于被拉长松弛无力的状态,竖脊肌等背部肌群为维持身体重心势必通过横束在竖脊肌上的腹横肌将腹部往后拉,前凸的腹部则反作用于竖脊肌导致竖脊肌过度紧张。
同时当神经对一块肌肉的控制增强,就会自然抑制这块肌肉的拮抗肌的控制。
比如,在下交叉综合症中髂腰肌的募集增强并缩短,那麽就会减少对於拮抗肌(臀大肌)的控制。
腹肌被拉长,控制变弱,那麽神经对於它的拮抗肌(竖棘肌)控制则增强。
人体因髂腰肌和竖脊肌短缩紧张,臀大肌和腹部肌群松弛无力,出现一种特殊的病态姿势,即挺腹、屈髋、臀下垂—下交叉体态。
3
髂腰肌手法松解
髂腰肌收缩-放松肌肉力量训练目的:降低髂腰肌高肌张力
髂腰肌交互抑制训练
髂腰肌长度评估及等长收缩后放松
治疗腰大肌手法位置
双拇指技术松解髂肌
松解髂骨外侧部腹部软组织
用指尖松解髂腰肌扭转
跪立髂腰肌伸展右膝着地跪立,左脚在前,左膝屈曲90度,左足平方,位于左膝稍前方,屈髋并保持身体稳定,髋部稍向前,骨盆向后倾斜,将手置于髋或左膝,感到肌肉处于中等收缩即可。
坚持片刻,换对侧腿,重复上述动作。
4
银质针松解髂腰肌
早期髂腰肌损害应以手法治疗为主,只有手法疗效难以持久或中晚期病程时,可选择银质针治疗。极少数严重肌挛缩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
腰大肌针刺:病人俯卧位、腹部垫枕、抬高腰部,对患侧腰1-4横突定位划线,消毒皮麻后,逐一针刺横突,每一横突第一针选在棘突旁开3.5―4.5cm处,针尖到达横突后,再沿横突上缘、下缘探刺,最后紧贴横突缘向前刺入约1cm,留针。
以第一针作为定位,在其外侧8-10cm处刺第二针,针尖达横突尖后,在横突尖前后上下探刺,留针于横突尖或尖前。
髂肌针刺:病人仰卧位,从髂前上棘内侧0.5cm处开始,向上沿髂嵴内缘,每间隔2cm布针,共5-6针,针尖紧贴髂窝由前外向后内方向行骨膜下刺,深度约8-10cm,不行提插,避免引起髂肌血肿。
小转子针刺:病人仰卧位,患肢屈髋屈膝外展,抬高足跟,充分外旋下肢,使小转子旋到前方。
在腹股沟下6cm、股动脉外3cm处进针,针尖沿股直肌内侧、股内侧肌外侧深入,直达小转子后,缓慢小幅度提插后留针,也可在第一针下约2cm处再刺第二针。
该处进针应避免伤及股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股神经。针尖紧贴股骨内侧,向后缓刺,确定达小转子后方可小幅度提插。
医学道路的发展
不是一蹴而就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2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