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区解剖巧记之一二三四五


在临床实践中,熟悉腹股沟区的立体解剖对于完成高质量的手术是有着关键作用的。有鉴于此,我将腹股沟区的解剖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个人总结,抛砖引玉罢了,如有不当,肯请指出。

「一」指1条精索(或子宫圆韧带)

注:2为内环,5为精索(该手绘图作者为张彬,回复手绘图可查看其更多作品)

精索包括输精管、生殖股神经、蔓状静脉丛、睾丸动脉以及来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膜的提睾肌纤维)从内环穿过。

内环是腹横筋膜上的卵圆形裂隙。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精索和子宫圆韧带经内环穿出盆腔。内环附近的部分腹横筋膜延伸为精索内筋膜。精索内筋膜、睾丸、精索(包括输精管、生殖股神经、蔓状静脉丛、睾丸动脉以及来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膜的提睾肌纤维)从内环穿过。

「二」指2条韧带

分别是腹股沟韧带(后面是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

1.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

腹股沟韧带是由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反折形成,其内侧的部分纤维向下后方反折,形成腔隙韧带(又名陷窝韧带,Gimbernat韧带)。腹外斜肌腱膜在外环口又分为上方的内侧脚和下方的外侧脚,而外侧脚分出部分纤维(反转韧带),向内上反折,经耻骨结节表面和内侧角的后方,与腹白线相附着,参与腹直肌前鞘的构成。

反转韧带及附近的腹直肌前鞘是我们固定补片的重要结构(而不是固定在耻骨结节的骨膜上!)。

髂耻束由Hesselbach曾在年予以叙述,于年由Thomson作了详细描写,故髂耻束又称为Thomson韧带,也称髂耻弓、股深弓。髂耻束是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通常在开放式前进路手术中较难看到,在开放式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尤其是直疝更为明显。

注意: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只是位置接近,走行一致(Nyhus),所以看做1条韧带,利于本文之描述而以,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解剖结构。

2.耻骨梳韧带

耻骨梳韧带在解剖上是有争议的,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理解是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在耻骨梳的延续,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韧带。是用于固定补片的主要结构,但固定时要小心走行于其上的死亡冠血管。

「三」指3个区域

分别是肌耻骨孔、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

1.肌耻骨孔

肌耻骨孔最早是由法国医师Fruchaud在年提出的。人体的腹股沟部位有一个薄弱区域,其内界为腹直肌外缘,外界为髂腰肌,上界为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下界为骨盆的骨性边缘,这个区域称为肌耻骨孔。肌耻骨孔内无肌层结构,抵挡腹腔内压力的只有腹横筋膜,当腹横筋膜薄弱时就会发生腹股沟疝。

肌耻骨孔概念的提出为腹膜前修补疝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解剖依据。

2.危险三角(又称Doomtriangle)

年由Spaw提出。是指在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其中有髂外动、静脉通过。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三角平面的角度是多变的,是因人而异的,在做腔镜疝手术时要注意。

3.疼痛三角(Paintriangle)

疼痛三角位于精索血管的外侧、髂耻束的下方。有腰丛神经的分支(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比较容易损伤的是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股支。所以不能在该区域内钉合补片!

「四」指4个解剖层面和4个间隙

4个解剖层面,从前向后分别是:腹外斜肌和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和弓状下缘、腹横筋膜、腹膜。

以上四个层面大家都很熟悉了,文中在描述其它结构时也有穿插介绍,不再重复。

这里重点讲的是四个间隙,即腹股沟盒、腹膜前间隙、Retzius间隙、Bogros间隙。

1.腹股沟盒(Inguinalbox)

通常把腹外斜肌下的腹股沟管里一个封闭的解剖间隙即腱膜下间隙,称为「腹股沟盒」。国外测定值平均结果为:从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为12cm,内环到耻骨结节为5cm,腹外斜肌腱膜在腹直肌前鞘的插入处到腹股沟韧带倾斜缘的凹面端为5cm。

其研究报告表明这个间隙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设计一种定型补片,使之适用于所有原发性疝修补成为可能。

2.腹膜前间隙

腹膜前间隙分后两层:

前层(浅层):紧贴腹横肌及其腱膜的深面,富含脂肪,腹壁下动静脉从此通过,又称腹膜下筋膜。所有的操作都在该层后方进行;

后层(深层):由不规则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易于和腹膜分离,又称为腹膜前筋膜,术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分离。

我们操作的层面应该放在浅层和腹膜之间,这也是我们放腹膜前补片的地方。这一点,医院李健文教授多次强调过。

3.Retzius间隙

由瑞典解剖学家Retzius提出,指的是耻骨膀胱间隙。它位于正中线,前方有腹直肌、腹横筋膜和耻骨,后面是膀胱。这个间隙上至脐平面,下至盆底肌,外至腹壁下动脉,主要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基本为无血管区域。

4.Bogros间隙

可以看作是Retzius间隙在外侧的延续,它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在下腹部两侧各有一个这样的间隙。此间隙最早由Bogros提出,后来由Nyhus将这一概念引入LIHR中。这个间隙内有一些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操作上必须小心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在Retzius间隙和Bogros间隙之间,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有分隔的,在TEP手术中特别明显,表现为一层薄层较韧的韧带,我称之为「间隙分割韧带」(应该不是凹间韧带,凹间韧带在腹壁下动静脉的前方,和髂耻束是一个层面)。必须用剪刀予以剪断,使得两个间隙得以贯通。

「五」指5条腹股沟区的神经

分别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股神经。

1.髂腹下神经(Iliohypogastricnerve,ILH)

髂腹下神经在髂前上棘内前方约2.5cm处穿过腹内斜肌,向内下方走行于腹外斜肌深面,然后在外环上方约2.5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离开腹股沟管。

2.髂腹股沟神经(Ilioinguinalnerve,ILI)

髂腹股沟神经较髂腹下神经细,在其外下方,几乎与之平行,在腹股沟中与精索伴行,然后出外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

3.生殖股神经(Genitofemoralnerve,GF)

生殖股神经来自腰丛(L1-2神经),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起股三角区的感觉过敏。生殖支:穿过腹股沟管,在精索的后外侧穿出,分布于睾提肌和阴囊肉膜,提供提睾肌、阴囊和大腿内侧感觉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4.股外侧皮神经(Lateralfemoralcutaneousnerve)

股外侧皮神经来自腰丛(L2-3神经),在髂耻束的下方通过髂肌的前面,提供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神经支配,位置较表浅,较其他神经相比最容易损伤。

5.股神经(femoralnerve)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主要支配大腿前方皮肤和伸肌。位于比较深的平面,通常不易损伤。但是要小心其细小分支的损伤!

说明:

「一二三四五」概念并没有涵盖腹股沟区的所有解剖元素(当然这些解剖元素也是由相互交织的),只是将目前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基本上包括进来。所以希望对年轻医师的腹股沟疝的解剖认识有所帮助,从而对手术规范化的推进有一定帮助。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手术中看到的解剖是「活」的,是有着较多变异的。切不可想当然或者僵化。感谢阅读。

本文作者温州医院韩宇

编辑:程培训

推荐

推荐本文作者韩宇的另一篇精彩文章:图解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附解析、讨论),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欢迎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3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