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
俗话说: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寒露有三候1一候鸿雁来宾
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的往南飞,时而排成个一字,时而排成个人字,成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符号。
2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进入深秋,寒气逼人,雀鸟们都因为冷而躲藏起来,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古时候人们认为贝类蛤蜊的条纹和鸟雀很像,认为蛤蜊是鸟雀变的。
3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尽了,漫山遍野的菊花一夜之间凌寒怒放。
寒露不同人群的养生法男士1凉燥”袭肺补养
秋冬疾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燥邪为病”,秋初一般是“温燥”,而秋末则以“凉燥”为主。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花草树木也都萧条零落。这个时节阴生阳退,“寒”和“燥”很容易在一起形成“凉燥”。“凉燥”一旦侵入人体,就会导致人的肺和胃受到损伤,从而出现着凉感冒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干鼻燥等。
因此,寒露时节,为了不被“凉燥”侵害,大部分人可以通过食补来养生,而肺病患者或是老师、营业员等损耗肺气较多的人则应采用药补。适合秋天进补的药材有生晒参、白参等。
2适量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女士1寒露不露脚
有句民谚叫“寒露不露脚”,说的是到了寒露,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要给足部保暖。
传统中医学里也有这样的说法:“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阳经脉以及肾脉的起点,如果足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对肝、肾、脾等脏器造成损害。
要想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除了选择保暖效果好的鞋袜、透气的鞋垫外,平时还要注意不要久坐久站,经常活动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另外每天临睡前,最好用热水泡泡脚。
2保护关节,积极防范“老寒腿”
寒露时节许多人的“老寒腿”开始发作,关节也出现各种不适,如怕冷、怕风、疼痛甚至刺痛等。
我们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大、负重多。人年老之后,身体会出现退行性变化,很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寒露前后,一些人会感到腿部酸麻肿胀,而且“发沉”,殊不知,这就是“老寒腿”的征兆。
寒露时节,要预防“老寒腿”,关键就是保暖。
首先,晚上睡觉时,要把膝盖部或患风湿的部位用被子盖好,可以在这些部位适当地穿戴厚衣袜。
其次,洗澡时用热水多擦洗这些部位,或者进行热敷,并坚持每天用热水泡脚。另外,很多人习惯使用护膝,可实际上护膝并不适合用来给膝盖保暖。
医生提示我们,护膝弹性太大,会勒在膝盖周围,导致血液不畅,不利于膝盖部位的保健。
老人
寒露时节,天气越来越冷,这样的天气会使老年人心情不好,哀愁、烦闷,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寒露时节的养生要讲究“神补”,做到不伤精神、调整好情绪。
神补,就是要精神愉悦,从而舒张大脑皮质血管,协调皮质下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平衡内分泌,促进身体健康,可达到各种药品、营养品无法比拟的效果。
神补没有具体的范围和方法,因为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专家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喜好,做那些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就好。
1培养恰当的兴趣爱好
有些人年老退休之后,突然清闲下来会很不适应,此时可以找点喜欢的事情做,如读书写字、养花莳草等等。这样可以让生活充实起来,精神上也不会觉得空虚。
2坚持锻炼身体
空气清新的早晨,或是阳光温暖的午后,到广场或公园打打太极、散散步,这些低强度的锻炼方式不但能轻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
3多与人交流,多“臭美”
孤独是老年人的大敌,所以老年人应该多参加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避免独居一室的寂寞,还可以获取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而适当“臭美”,就是说老年人应该讲究仪容,这样会让自己心态更年轻,不在整日感时伤怀,对健康也十分有利。
4调整自己,适应社会
千万不要做“老古董”,摒弃自己陈旧迂腐的“老想法”,要尽可能地去学习,调整自己的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家里,也不要倚老卖老,对晚辈要平等,不要斤斤计较。
寒露吃什么
1多饮枸杞菊花,少食柿子
柿子里面有鞣质、果胶和树胶等各种不消化的成分,尤其是生的柿子里含量很多,在胃酸作用下形成鞣酸,特别容易引起胃柿石症,因此专家建议少吃。
寒露时节中老年人可以多饮枸杞菊花茶,每天坚持喝,也能起到“和颜悦色”的作用。
2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寒露首选的水果有梨、柿、葡萄、香蕉等;首选的蔬菜有胡萝卜、山药、冬瓜、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应季食谱
陈皮雪梨汤
食材:陈皮5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做法:陈皮洗净,雪梨去核切块,一起用水煮开,再煮15分钟,加入冰糖调味
功能:润肺开胃,止咳又甜美好吃。
此外,中老年朋友和慢性病患者应当多吃些红枣、莲子、芝麻、糯米、蜂蜜、鸭、鱼等食物。
应季食谱
藕片老鸭汤
食材:老鸭一只,莲藕两段,生姜葱少量
做法:老鸭切块,和藕片一起,闷炖一个时辰。
功能:秋季正是鸭肥藕甜之时,鸭肉软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物质,对老人尤其有滋阴养身的功效。
3适当食粥,和胃健脾,润肺清燥
1
梨子粥
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2
栗子粥:
栗子50克、粳米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3
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4
胡萝卜粥:
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克和水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5
菊花粥:
菊花60克,粳米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寒露养肺有五法1
摩鼻: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然后按摩鼻翼外缘的中点迎香穴20次。对冷空气过敏的人在秋季容易出现鼻塞、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
2
摩喉:拇指与其他四指张开,虎口对住咽喉。端坐或站立,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3遍。这种方法有利咽、止咳、化痰的作用。
3
吐纳:临睡前或刚起床时,躺在床上做腹式呼吸,缓慢地深吸气后再吐气,反复30次。也可以在晚餐后2小时,在室外选择一块空气清新的地方,先慢步10分钟,然后站立,两目平视,两足分开与肩平,全身放松,两手掌重叠放在脐下3厘米处,重复做上述的腹式呼吸。
4
捶背:端坐,腰背挺直,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沿脊背捶打,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如此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如此3—4遍。捶背时暂停呼吸,同时叩齿5—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这个方法有助于预防感冒。
5
常笑:笑能使人胸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在笑中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人在开怀大笑的同时,可以吸入更多的氧气,呼出废气,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寒露凝霜天气凉
昼夜温差需谨防
出门添衣加外套
预防感冒保健康
多食甘淡和水果
补脾养肺又润肠
关怀问候记心上
愿君体健精神爽
音乐相册来啦在我们
健康养生天然感冒药降压药止痛药花钱洗一次牙到底值不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