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1)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有感染性疾病者。
(2)伴有出血倾向者。
(1)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稍分开。术者位于患肢侧。
(2)定位:首先确定骼前上棘,于髂前上棘内下方2cm处为进针处并作一标记。
(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4)用7号(长3cm)短针带注射器,垂直刺入皮肤后,缓慢边进针边注意患者反应。当进针2~3cm深,针尖到达筋膜下可诱发异感,即刻固定针头。
(5)旋转度回吸,无血液回流即可注药。
(6)如未诱发出异感,应退针至皮下,向左至右扇形反复穿刺,直至找出异感,若确实找不出异感,可在筋膜下方行匍形浸润注药。
(7)药物及用量:0.25%利多卡因5~10ml,亦可配成0.25%利多卡因,维生素B.5~1mg之混合液。急性期又无激素类药禁忌证者,也可加入地塞米松5mg/曲安奈德20mg。每周1或2次。
(1)定位要准确,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血管。
(2)避免将药物误注入血管内。
(3)嘱患者24h内避免渍水,污染,防止感染。
(4)不宜为寻找异感而反复、粗暴穿刺,以免损伤神经。
医院疼痛科核心技术
5.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上腹部晩期癌痛
CT引导下,将一根细针(0.7mm粗),经腰1椎体侧前缘、脚后间隙、隔角、达腹主动脉裂孔下的脚前间隙内,CT扫描确认穿刺针针尖位腹主动脉旁0.5-1Ccm处。注入造影剂、CT扫描显示,造影剂大部分在腹主动脉周围扩散,少部分经主动脉裂孔扩散到脚后间隙内,确认穿刺针位置准确。再注入局麻药试验量,进一步确认针尖的位置、药液的作用范围及常见并发症。行疼痛模拟测试评分,分值≦4分,预测注药后效果良好。经穿刺针注入99.7%乙醇10-15ml,拔除穿刺针,平卧2小时。即可下床活动。该方法用于治疗上腹部肿瘤(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肾癌),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有效率90%。一次注药镇痛时间可达3-6个月。年至今我约共治疗患上腹部肿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病人例,均获良好的除痛效果。总结阐写的学术论文刊登在《实用疼痛杂志》,《河南外科杂志》、《影像与介入治疗杂志》并获南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2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