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肌肤麻木颈椎腰腿疼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1、概念

血痹以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为主症,由气血不足,感受风邪所致。

2、鉴别

鉴别一:

与常说的痹症不一样,痹证以肢体筋骨疼痛为主症,是风寒湿三气杂感所致。两者应加区别。

鉴别二:

另外鉴别:(1)风痹,麻木疼痛兼有;(2)血痹,唯麻木无疼痛;(3)历节,唯疼痛无麻木。

鉴别三:

血痹指的是外感风邪以后,营卫不和,血虚于表,从而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的病证。血瘀证指的是因某些因素导致气血停滞的病证,一般属于实证。两个是不一样的。

3、病因

内因:尊荣人骨弱肌肤盛,卫阳不足,腠理不固。

外因: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微风侵袭。

脉象:微-阳微涩-血滞

寸口、关上小紧-感受风寒,受邪轻浅

3、病机:体虚受风,卫阳不足,血行不畅。

4、治则:益气养血,通阳行痹

5、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

黄芪、桂枝—益气通阳;芍药—养血除痹;生姜、大枣—调营卫,补中气

6、小结:

主症:局部肢体肌肤麻木不仁

病机:气血不足,感受风邪,阳气闭阻,血行不畅。

治疗:轻证—针引阳气—阳气通畅,邪气自除。

重证—益气养血,通阳行痹—黄芪桂枝五物汤。

7、加减应用

医案1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后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   向某某,女,52岁。行政办公人员。因“右大腿外侧麻木1年半,加重10余天”于年3月13日来诊。患者体质素弱,易患感冒。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外侧麻木,久站久行后加重,但不影响活动,经推拿、针灸、穴位注射维生素类药物无明显缓解。10天前患者因感受风寒,上述症状加重,并伴见右大腿外侧刺痛,遇寒尤甚,得热则减,汗出恶风。查体:右大腿皮色及皮温正常,大腿外侧皮肤痛觉、温度觉、触觉均稍有减弱,局部无明显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西医诊断:右股外侧皮神经炎;中医诊断:右腿痹证(气虚血滞,营卫不和,络脉痹阻)。郭剑华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大枣5枚,当归15克,独活l2克,全蝎10克(研末装胶囊吞服)。6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药后患者病情好转,麻木及刺痛感明显消失。继用前方加鸡血藤20克,再服5剂,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刺痛、板滞、蚁走感、发凉等感觉异常,行走或站立过久后加剧,检查该区域皮肤浅感觉减退或消失,其发生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郭剑华认为,此患者的临床表现应属“皮痹”、“血痹”、“寒痹”范畴,其病机为阳气不足,营卫俱弱,寒客营卫,气血痹阻,肌肤失养而发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可益气助卫,温经散寒,和营通痹。加当归、独活以加强养血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加全蝎以搜风通络止痛。

医案2颈肩痛

患者张某,女,53岁,农民。于年3月就诊。自诉颈项及右侧肩臂疼痛、麻木、怕冷两个月,加重10天。患者颈项僵硬,转侧不利,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甚时彻夜不眠。查牵拉试验阳性,压头叩击试验阳性,颈椎摄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虚寒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7枚,丹参15g,葛根15g,当归15g,羌活10g,水煎服日1服,连服20余服,而痊愈。按:本例颈椎病属中医之“痹证”范畴。病因素体虚弱、过度劳损造成正气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所致,邪气留滞于筋脉,则筋脉闭塞,气血瘀滞。运用本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止痛,故可取效。

医案3腰腿痛

患者王某,男,42岁,农民。年10月12日初诊。诉左腿疼痛半年余,初觉左臀部疼痛,后每因劳累时疼痛加剧,且疼痛沿左侧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并有麻木感。诊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涩。西医诊断为左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李彦民治以益气温经、和营通痹。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30g,桂枝6g,白芍6g,怀牛膝10g,全当归10g,生姜3片,大枣15g。外用热敷散,用药18服,病愈。按:多数腰腿痛患者是由于气血虚弱、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腠理空疏、风寒之邪乘虚而侵引起。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卫为主药,辅以桂枝温经、通阳,佐以芍药养血和营,怀牛膝壮腰,姜枣同用调和营卫,合而为剂,可使气行血畅,痹痛自除,故使用该方治疗气血虚弱、风寒痹阻之腰腿痛能获良效。

医案4类风湿性关节炎

顾某,女,26岁,农民。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僵硬,双膝关节肿痛4年余。患者4年前因受风寒,引起感冒、发烧,全身疼痛无力,双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晨僵,膝关节发凉僵硬,伸屈不利,自汗。证见表情忧郁,营养中等,体型消瘦,膝关节肿、变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沉紧。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风寒湿证。李彦民治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g,桂枝6g,白芍6g,怀牛膝10g,威灵仙12g,秦艽12g,穿山龙15g,全当归10g。用药6服,晨僵消失,服18服后,症状基本消失。按: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营卫气血俱虚、邪入血分之血痹症方,全方奏益气通阳、甘温除热、祛风逐湿、通络行痹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本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确具疗效,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症状,控制病情,减少本病的反复发作,预防感冒;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故有人认为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笔者认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通过益气温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而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循环,有利于祛邪生新,通络行痹。该方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发挥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

加减灵活运用自如李彦民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据临证表现,对本方灵活加减。若治疗上肢痹痛时常加防风、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时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虚重者加当归、鸡血藤,气虚重者倍用黄芪,加党参;阳虚肢冷者加附子;阴虚潮热者加龟版、知母、生地;筋挛麻痹者加地龙、乌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红花、丹参。李彦民对于本方无论怎样加减变通但总不失其立方旨意,他说:“若不守病机,随意加减,失去原方的旨意,临床很难奏效。”









































白癜风北京
北京看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cjby/13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