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播者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6188266.html

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几个世纪的锤炼,经过各种顽疾的考验,形成了有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国家领导人在过去的几年里称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谁都无法否认,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离不开中医药。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到清凉去火、抵御风寒,大到改善瘫痪、扶正抑癌。我们习以为常,但在外国人眼里,就只有Amazing可以形容了。

然而,因为中医其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相关,虽然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最早的循证医学,但在很多人眼中,中医理论就是“玄学”。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对于中医有着深深的误解:不相信、不认可、不接受。往往都需要亲身体会过,才能够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我们几乎每一个援外医疗队都少不了中医,不仅仅是对我们医疗工作的补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担负着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医学的重任。而在我们援卢旺达医疗队,由于种种原因,中医才是我们真正的顶梁柱。

卢旺达,位于非洲中部,身处南半球热带地区,因其高海拔,这里的气温常年处于15-30℃,环境气候宜人。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这里昼夜温差大,湿度大,当地人根本不懂何为“湿寒”。就连我们刚到这里不久都出现了因为“湿寒”导致的腰颈肩痛。这甚至成了当地人的“不治之症”。很多人常年依靠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自中国年开始派遣医疗队来到卢旺达,中医为当地患者解决了太多太多的问题。而类似“湿寒”一类的病症,在中医大夫手下,往往只需要用针灸就可以取得极佳的疗效。使得我们刚和上一批交接,所有人还没熟悉情况,医院询问“中医医生什么时候能上班?”。就在我们其他所有人还在等待行医资格的时候,宫树丰大夫就已经开始日日忙碌了。也难怪卢方一直要求医疗队能够增派一名中医大夫。

在援外医疗队,中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西医想要发挥出水平,需要来自器械、仪器、材料、多学科全方位的支持。在大部分非洲国家,医疗水平还是非常低下的。就卢旺达而言,医院间差距极大。医院的条件类似于我国上世纪70-80医院的水平。我们很难发挥到与国内一样的水平。而中医,仅仅靠着十余枚针灸针、一根艾条就能解决多种问题,甚至仅仅靠双手,困扰患者很久的病痛就消失不见了。也恰恰是因为中医的便利,中医大夫一直是医疗队里最忙碌的人。

宫树丰,第20批援卢旺达医疗队中医,来自内蒙医院,被我们所有人亲切的称为“老公”。不仅仅因为他姓宫,更重要的是,每当我们出现头疼脑热、腰颈肩痛、消化不良等不舒服的情况,他总能第一时间出现,“针”到病除。来到卢旺达仅仅一个半月,最忙碌的就属他了。通过他的手,好几例西医都无可奈何的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导致他每天都需要加班才能完成工作,但他却从无怨言。他总是说:“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能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播做出贡献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图中这位患者感到右下肢麻木、烧灼痛,伴有四肢末梢的针刺样疼痛及麻木感已经3月了。经过宫大夫的追问得知她诊断糖尿病已经4年多了。因在卢旺达降糖药全需进口,而当地人的收入又极低,就算有医疗保险也无法承担,所以从未规律服用。再加上非洲人酷爱甜食,高甜份水果随随便便就能吃到,主食就是菜蕉和西玛,血糖根本无法控制。宫大夫给患者做了体格检查后,考虑是右侧的股外侧皮神经炎。这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在国内往往都是患糖尿病很久才可能出现。然后给她制定了穴位、病变局部针灸刺激及局部热疗的治疗方案。仅仅两次治疗,当这位“玛达姆”再次出现在诊室的时候,就抑制不住地通过亲切的微笑、竖起的拇指、紧紧的拥抱,尽其所能地表达对中国医生的感激。疼痛消失后,她终于能够睡一个好觉了。非凡的疗效让笑容再次回到她的脸上。疗程还没有结束,她就又带来几位同样受病痛折磨的朋友。这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患者是才最好的宣传者;只要亲身体验过中医,患者都会相信它的神奇与不凡。

宫大夫为患者查体、施针。

一位从外地慕名赶来的患者因脑梗后遗症,已经好几个月不能下地站立行走了。经过宫大夫三周的针灸治疗,患者肌力从治疗前的Ⅲ级恢复到了Ⅳ级,已经能够勉强站立起来了。靠着同样力量很弱的上肢拄着拐,甚至可以走上几步。这在西医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可以达到,而中医不仅在疗程,疗效上更是完胜。就在前不久,一位在卢的中资机构同胞,出现了顽固性呃逆,整夜整夜睡不了觉。宫大夫仅用了半小时时间,通过针灸加一小碗淡盐水就解决了西医很头痛的症状。让我们这些亲眼见证过的“西医”们,对中医直接“路转粉”。

宫大夫为中资机构患者治疗

为了能更好地交流病情,了解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感受,宫大夫还虚心地和患者学习卢旺达语。尽管发音还不标准,带着东北的味道,时常引起大家善意的笑声,但他从未减少学习的热情。现在已经能用卢语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了,大大节省了诊疗时间,而他想的只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尽可能地多看几个病人。

宫大夫和当地医生(也是他的私家卢语翻译)

“患者的信任与尊重是对医生的最大鼓励,在这里,我倍受鼓舞。我定会再接再厉,秉承不忘医疗初心,牢记援外使命,继续为非洲兄弟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不辜负自己‘中国医生’的称号。为中医的发扬光大奉献自己一丝微薄的力量”,他这样说道。

中医诊室门口候诊的人越来越多了,即使再忙碌,宫大夫也能从患者病痛去除后的笑容中汲取到莫大的力量。

中医候诊区一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cjby/135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