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01217/8505703.html患者的体位摆放是手术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恰当的体位可预防压力相关性损伤,巧妙利用重力牵引可扩大手术通道和缓解术者的疲劳。
图1:库欣医生对一位儿童患者的体位摆放,其患有后颅窝复发肿瘤。手术开始时,需注意枕下减压区的肿块。(图片来源于耶鲁大学库欣脑肿瘤登记处)(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手术患者体位的摆放常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想通过小切口到达深部手术区域,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以确保精确的手术入路。在体位摆放上有几条重要的原则。通常没有单一因素,而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着手术入路。病人的体型和外科医生的偏好在体位的最终决定上起重要作用。在多因素选择合适体位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规划,并和所有参与手术的成员商量,以便对手术室布局进行相应调整。
理论上,病变应置于术区最高点,但除了一些皮层或者浅表的病变外,这往往不是必须的,因为重力牵引可用于移动深部病变上方的脑组织。此外,颅骨的暴露面及骨窗周边最好与地面平行。
躯干摆放应先于头部,因为头部固定在头架上。应防止躯干明显的位置变动,除进行倾斜、头低脚高或者头高脚低移动外。
我很喜欢应用头架,几乎所有的显微外科手术都使用。在非显微外科手术中,如浅表肿瘤切除术和原发血肿清除术,我保留使用头圈和马蹄形头托。
最佳的手术体位
1、在保证最少阻碍到达目标病变手术通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脑血管结构的损伤风险。
2、保持病人体位接近生理体位,以尽量减少与压力有关的肌肉骨骼和周围神经损伤。
3、使外科医生能够保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身体姿势,轻松地进行显微外科手术,以尽量减少疲劳。
如果病人被放置在一个最佳的体位,术者将有机会利用重力牵引,安全的变动大脑或者小脑的位置,以扩大手术通道。在翼点入路开颅手术中,通过拉伸病人的头部,使额叶与前颅底分离,就是这一原则的例子。此外,最佳的头位可以通过重力引流血液,从而改善深部手术的视野,枕下开颅手术中的头侧位就说明了这一点。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术者的疲劳经常被我们忽视,但它可能成为影响如颅底肿瘤、动静脉畸形等长时程手术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恰当的病人头位和不充分的靠手,会迫使术者遭受尴尬的手臂姿势,最终引起手颤抖。这会导致术者在手术的最后阶段失去冷静和耐心。例如,病人被摆放成侧卧位进行小脑上开颅手术时,术者就可以使用手托。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在将近90%的手术中,我只使用两种手术体位。当病变位于鼻根到顶结节之间时,我使用仰卧位。当病变位于顶结节到枕颈交界时,我使用侧卧位(也就是这本图谱里经常提到的侧卧位或者侧俯卧位)。
另外10%的病例应用坐位或者俯卧位。坐位主要用于病态肥胖患者松果体区肿瘤手术,它比侧卧位更好摆放。
仰卧位主要用于经鼻内镜、翼点、前额、颞颥、纵裂和前顶部开颅手术,有时也用于前中颅底开颅手术。改良侧卧位适用于后顶枕部、后颅窝、后颅底、枕颈交界区手术。应当避免在后颅窝手术中使用仰卧位,其要求扭转颈部,这不符合人体生理,可能导致严重的术后颈部疼痛。患有严重颈椎退行性改变或者病态肥胖者,如术中必须扭转颈部,最好应用公园长凳椅卧位。顶结节周围病变手术也常使用公园长凳椅子卧位。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病人的手脚应当放置于自然中立、轻微屈曲的位置,并且要垫好所有的骨突部。
仰卧位
仰卧位比较灵活,可以调整用于部分前中颅窝开颅手术。推荐使用泡沫垫、凝胶垫、枕头、加垫扶手等。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病变越靠近中线(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等),头部旋转越多(旋转45°)。病变越远离中线(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蝶骨嵴外脑膜瘤等),头部旋转越少(旋转30°)。这种方法可以尽量减少颞叶遮挡手术通道的风险。
过度的头部伸展会使到达前颅底病变的通道复杂化。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图9对于不胖的患者,仰卧位可改为半侧位,通过在同侧肩膀下放置大的垫肩来大角度旋转头部,而不是扭转颈部,影响静脉回流。这种改良体位可用于后顶部手术入路(左图)。或者,病人可以摆放成侧卧位—我的首选(右图)。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侧卧位
这个体位可通过倾斜手术床而变得更实加用。我喜欢这种体位,因为它可以保持患者处于相对生理体位,同时我可以坐着在进行后颅窝显微手术。患者的颈部应屈曲,屈颈时应防止气管内套管打折,应使病人的下颌和胸部保持至少两横指的距离(甲颏间距:喉结上缘至颏之间的距离)。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坐位
将病人置于坐位有许多显著的优势。它可提供干燥、清晰的操作空间,并且重力辅助牵引小脑,可改善术者的视野。坐位下切除听神经瘤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提供清洁的手术空间,双手无创解剖面神经周围。通过短暂冲洗、重力引流保持术野清洁,可减少脑干和颅神经周围吸引器的使用,减少对这些结构的操作创伤。
坐位对于病态肥胖患者进行后颅窝手术具有潜在优点,俯卧或者侧卧位可能会影响这些患者的颅静脉引流和通气。
然而,坐位又有许多缺点,这限制了它只能用在一些经过挑选的病人上。静脉气体栓塞是这种体位最真真切的风险,可能致命。其他罕见的并发症包括硬膜下血肿、臂丛神经损伤、颈段截瘫和坐骨神经损伤等。术者的手部疲劳和不稳定的手臂姿势也是问题所在。此外,摆放病人坐位的准备工作可能延长手术时间。
(该图选自AaronCohen创立的TheNeurosurgicalAtlas,仅供学习交流)
其他注意事项
所有助手和管理器械的手术技术人员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jcff/12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