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创伤科致力微创化发展借助


核心提示:下肢体短缩、骨感染、骨缺损、骨畸形等,都属于骨科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疾病。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尽早脱离疾病困扰,多年来,医院创伤科一直致力于微创化发展,不断学习和引进应对下肢疾病的各种先进微创疗法,以“原位组织再生,自然修复重建”的独特优势,解决患者下肢疑难杂症的问题,“伊里扎洛夫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伊利扎洛夫技术包括环形外固定、骨延长、骨搬移等方式,通过缓慢稳定牵拉,能够实现组织的有效再生,是当今世界骨科具有代表性的技术之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技术属于微创技术,为此具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对于各种棘手的骨缺损、骨不连、骨感染、膝关节屈曲畸形,马蹄足畸形等疑难复杂骨科疾病具有明显优势。

A、小伙双腿悬殊7公分借助肢体延长术最终告别长短腿

在骨科疾病患者中,不乏见到一些患者因长短腿,导致其长期跛行的。对于这类患者来说,疾病给他们带来的不仅身体上的创伤,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采访中,医院创伤科副主任刘福尧告诉记者,前不久,就曾收诊过一名长短腿的男性患者。该患者仅有26岁,但因长短腿已经跛行了多年。也正是因此,该患者至今还未婚娶,给患者内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刘福尧主任回忆说,经过诊断发现,该患者的右腿比左腿足足短了7公分,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进行肢体延长。明确病情后,刘福尧主任当即带来科室专家团队,借助伊利扎洛夫技术中的肢体延长的方式,对该患者实施了微创手术治疗,即先截断该患者的右侧腿骨,随即为患者的患腿安装外固定支架。整台手术仅持续约1小时便结束。

随后,借助外固定支架的可延长装置,依照患者身体的实际情况,按照约每天1毫米的速度,分4至6次对患者的患腿进行缓慢牵拉,以此促进断骨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向多形态间充质细胞转化,最后再生出骨细胞和新生骨组织。当然,在骨组织得到延长的同时,周围的软组织、血管、神经等也会再生修复。

最终,经过3个月的术后治疗,该患者摆脱了困扰他多年的长短腿,恢复了正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认识,认为既然组织可以再生,为了尽快摆脱疾病困扰,便要求加快延长进度,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对此刘福尧主任解释说,虽然该技术达到到肢体延长的治疗效果,但必须遵循技术原则,如果延长速度过快,就不能适应组织的再生速度,此时很可能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最终适得其反。

B、借助骨搬运技术让骨感染缺损患者重新下地行走

现如今,在高坠伤、交通意外伤等高能量损伤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各类创伤性患者逐年递增,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本身伤情较重,尤其是高能量开放性损伤,容易出现骨与软组织缺损并感染。除了外伤因素外,如血源性骨髓炎、感染性关节炎、肺部感染、假体置换术后感染、邻近组织产生的炎症等也会诱发骨感染。如果不引起重视,随着感染扩散,会导致关节软骨表面破坏,使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0岁的曾师傅,因骨感染导致其右侧小腿骨已经溃烂缺损,病情极为严重,如果再不进行治疗,则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针对该情况,医院创伤科的专家团队,在争得家属同意后,先对曾师傅进行了抗感染治疗,期间,专家们切除了曾师傅右小腿内坏死的组织,随即借助骨搬运技术为其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

对此刘福尧主任表示,“骨搬运技术”也叫“伊利扎洛夫骨搬移术”,这项技术与肢体延长术类似,其原理是即在健康的骨段上通过微创的截骨法,制造一次人为的骨折,目的在于激发人体骨愈合的能力。随后,采用外固定支架缓慢将游离骨段进行滑移,当移动的速度和修复的速度达到平衡的时候,就实现了骨的再生。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仅需约2公分的创口,便可实行手术,术中出血量不超过20毫升。正是因此,为此接受此类技术治疗的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目前经过数月的康复治疗,曾师傅已经能自行下地行走。

C、借助伊利扎洛夫技术帮助患者告别膝关节畸形

在众多骨科疾病中,关节畸形也是较为常见的。对此刘福尧主任表示,关节畸形可分为先天畸形和后天畸形,主要是指关节性失去正常外形及轮廓,功能也出现异常或丧失。同时,引起关节畸形的原因也有很多,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以及神经损伤、外伤等都可能会造成关节畸形。

采访中刘福尧主任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关节畸形的治疗,主要还是依靠伊利扎洛夫技术,即根据患者关节畸形的实际情况,在术中进行截骨,再设计安装外固定矫形器。术后按照一定的方向,缓慢牵拉患处紧张、挛缩的软组织,使关节畸形的状态重新排列到一个相对正常的位置,从而获得畸形的满意矫正。

半年前,一名膝关节畸医院治疗,经诊断发现,该患者的膝关节呈“Z”字畸形,同时,该患者还兼具长短腿的肢体畸形。明确病情后,刘福尧主任借助伊利扎洛夫技术为其进行了微创手术,最终历时5个多月,该患者的关节畸形得到有效矫正。

刘福尧主任说,不管是环形外固定、骨延长还是骨搬移,都属于伊利扎洛夫技术。是对下肢体短缩、骨感染、骨缺损、骨畸形等下肢各类疑难杂症的一种治疗方式。多年来,借助该治疗技术,医院创伤科已帮助余例患者告别了疾病困扰。

专家个人简介

刘福尧,医院创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委员、糖足与胫骨横向搬移学组委员,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常委,外固定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学会创伤分会外固定学组常委,贵州省显微外科学会常委,贵州省康复医学会创伤与修复常委。

从事骨科工作20余年,主要擅长于复杂骨盆及四肢创伤骨折及创伤后遗症、骨髓炎、骨缺损、肢体短缩、肢体缺如、先天性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畸形、小儿麻痹及脑瘫后遗症的外科诊治,善于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各种疑难杂症疾病。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三上午

李顺华,医院创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曾任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广东省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广州市政协第十一届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近30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及手术经验,主持完成科研课题4项。其擅长骨关节疾病诊治四肢复杂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足踝关节外科、人工关节置换、运动损伤(关节镜)手术等。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二上午

吴声忠,医院小儿骨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外固定组委员,贵州省小儿外科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骨科工作近15年,能够熟练的处理小儿骨科及成人四肢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及各种疑难病症,同时还能熟练地进行四肢畸形矫形手术。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篇,省级杂志2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完成院内新技术4项。年度及医院优秀职工,年度青年岗位能手。年评为“台江县脱贫攻坚优秀工作者”。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一下午、星期五上午

董志军,医院创伤骨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贵州省数字骨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遵义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于年医院进修学习创伤骨科,主要擅长四肢创伤骨折、骨感染及骨缺损的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CI2篇,北大核心1篇;主持市级科研项目一项。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

罗鸿,医院创伤骨科主治医师,本科。从事临床骨科工作近15年。专注于下肢骨折、骨盆骨折、骨感染、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治疗。主持省科技厅课题一项。医学发明专利7项。主编医学专著一部。医学新技术两项。发表SCI一篇,其余论文5篇。

门诊时间:星期二下午

医院创伤科

-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23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