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吴庆愿发一份光


吴庆,47岁,联通公司巴彦分公司工人。年6月,帮扶巴彦县松花江乡五一村毕家屯杨中。我的帮扶对象名叫杨中,是一个70多岁的独身老人。他患有肺结核病,而且眼神也不好,白内障。他的儿子杨永山,也有肺结核病,也是独身。他的妻子在离异之后远走他乡。杨中的孙子,也就是杨永山的儿子还在上学,我们暂且称呼他杨同学。可能是受遗传影响,杨同学也没有逃过结核病的魔掌。这样说来,我帮扶的其实是一家三口,而且健康状态都不容乐观。有一天杨同学被车刮了一下,医院住了九天,护理这个差事就只能落在父亲杨永山的身上。杨同学的母亲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忽然出现在父子俩的面前。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母亲不禁泪水涟涟,拉着儿子手不忍离去。在交谈中杨永山才知道,前妻多年来在外打工,而且一直没有找人。杨永山把这一切跟我和盘托出,我一听,好事儿啊!赶快趁热打铁呀。那段时间,他前妻临时住在她姐姐家里。我开车拉着杨永山去她姐姐家好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争取破镜重圆。我跟她讲这次脱贫攻坚的力度,还有未来的生活希望,脱贫是指日可待的事……再加上她的姐姐也一直在规劝,就这样他们又恢复成一个完整的家庭。不久,两口子携手出外打工,儿子寄读,家里就剩下杨中老人了。儿子孙子的问题解决了,问题又回到杨中身上。70多岁的老人有肺结核不算,又患有白内障,单独生活极其不便,吃饭都成了问题。经过与老人的女儿沟通,我把他送到女儿家里。此后我经常去看他,给他买吃的穿的。为了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有个稳固的收入,我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我自己拿钱,在西集名溪农业种植合作社投资入股,年终分的红利元都给了杨中老人。我是个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只有元,根本谈不上富裕。但是既然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必须要尽力而为。为了增加老人的收入,我连续两年给老人买鸡雏送去,连同饲料和各种药品。鸡养大了能换点零花钱,同时也改善了老人的伙食。后来我又为他争取扶贫贷款,每年还能得到元红利,这样老人的生活就没有后顾之忧了。现在杨永山夫妻俩在外打工的收入还算不错,或多或少也能接济一下老人。目前看来老人虽然还没有完全脱贫,但日常生活还是完全有保障的,他自己也感到很满足。我不好接受老人的千恩万谢,只想为心理得到一份安宁和坦然,尽到一个扶贫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力十分有限,但我的爱心不会缺少一分。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老人一家早日实现彻底脱贫。在扶贫的路上,我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王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盟》诗歌编辑。多首诗歌作品散见于《西北作家》《大西北诗人》《诗词月刊》《章回小说》《天鹅》《荒土文学》《华夏诗潮》《诗中国杂志》《黑龙江农村》《伊春日报》《大庆晚报》《中国爱情诗刊》凤凰网,中国作家在线,城市头条等报刊及网媒。作品入选《中国诗词年选》《对联中国》《扶贫赞歌》《中国最美爱情诗选》《千家诗》(第二卷)等作品选集。

我的作品:

王辉:山景一角外一首王辉:律诗一组王辉:杏花诗四首王辉:丝路花语(组诗)王雪峰:扶贫路上最深的脚印王 辉 杨 勇:心灵的对话王辉:回家过年(组诗、朗诵:张国民)许立勋:扶贫要精准王彦良:低调的实干人王辉:最初的脐带等三首孙 航:扶贫队里的大媒人田耀双:一名扶贫干部的日记

王辉:古体诗十首

王辉:我背上行囊(外一首)

王辉:观月外一首

王辉:初秋的山景外两首

王辉:秋天的絮语(组诗)

王辉:爱情诗选之一

王辉:爱情诗选之二

王辉:七言诗选

王辉:新诗五首

王辉:致给平安夜里狂欢的人

王辉:新诗两首

责任编辑:曹春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40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