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视角活到100岁聂志余教授座客A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轻型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常见类型,也俗称“小中风”,由于“小中风”的症状轻微,往往导致许多人出现疑似症状时不以为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把“小中风”拖成了“大中风”。今天下午我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聂志余教授座客AM《活到岁》,解读“轻型卒中”到底有哪些症状,我们在生活中又该如何远离卒中的威胁呢?

什么是轻型卒中?

精彩内

  肢体麻木、无力?有可能就是轻型卒中。

轻型卒中,表现为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失语、失神等神经功能障碍,可以完全缓解或者症状轻微,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者重视不充分,之后往往导致灾难性后果,届时追悔莫及。

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统称“轻型卒中”,其共同特征为“非致残性”和“早期不稳定”,总称为“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轻型卒中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风险很高,有资料显示:轻型卒中患者有更高的早期恶化和卒中复发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轻型卒中由于临床症状轻,起病可能隐袭,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容易错过最佳的防控机会,演变为严重卒中。

为什么说轻型卒中是最重要的医学急症?

目前现有的医疗资源大部分用于治疗和预防中重度的脑卒中患者,给予轻型脑卒中患者的资源极为有限,更糟糕的是由于其“非致残性”的特点,轻型卒中处于一种易被公众忽视的状态,在诊断、治疗上有延误,在二级预防上不重视,使得我国卒中防控工作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下,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轻型卒中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是最为重要的急症,同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

卒中有哪些危险因素?

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房颤、眼底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肥胖,饮食因素如高盐、多肉、高动物油饮食,饮浓咖啡、浓茶,缺乏运动或体力活动过量)等。另外,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等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针对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如何预防卒中的发生?

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将血压控制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90mmHg,伴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mmHg,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

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心脏疾病是引起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因此有心脏疾患的人群要积极治疗,必要时可用一些抗凝治疗。

要控制好血糖、血脂。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异常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决定血脂的目标值,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肥,适量运动,低脂低盐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养成从容的性格,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等,这是预防卒中的关键。









































治愈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34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