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名医针刺内关穴心语


内关穴,出自于《灵枢·经脉》,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针灸名医韩祖濂屡用内关穴治疗某些危重急症,大多取得了转危为安、立竿见影之效。

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腕掌面横纹上2寸两筋间。凡属胸腹部病患,如胃及心脏诸疾取用本穴,常奏良效,故近代在“四总穴歌”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胸胁内关谋”一句。

针刺手法

1.取内关穴时,应做伸肘仰掌位,手指自然伸开,手腕部稍加垫衬,使前臂肌群放松、舒展,切忌绷紧肌肉。局部常规消毒后,以2寸长,28~30号不锈钢针迅速刺入内关穴,然后徐徐捻进,如重症患者可透外关。此时局部有酸、麻、胀等针刺感应,可向指端扩散,若针尖略向上斜刺,则针感可沿手厥阴心包经向上达肘、上臂、腋、胸等处。

2.斜刺、透刺时不宜穿透皮肤,务求做到刺手、押手的密切配合,严格掌握进针深度,避免穿透对侧皮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鉴于本穴邻近肌腱,肌肤菲薄,血管丰富,感觉灵敏,故不宜做大幅度的提插、捻转,更不宜施行强烈的捣针法,以免产生瘀血、出血、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的发生。

4.不宜用做瘢痕灸。由于本穴靠近手腕关节,并与两筋相邻,脉络浮现,感觉甚为敏感,故不宜用瘢痕灸法。

5.患者一般应采取半卧位,年老体弱者及对针刺有恐惧心理者,应采取卧位,以防晕针。

临床应用

内关穴的主治范围较为广泛,据《中国针灸手册》(陈汉平等编)所载,内关穴主治“腋肿、肘臂挛痛、肋间神经痛、胸闷、胸痛、心悸、失志、善惊恐、癫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无脉症、妊娠恶阻、胃痛、恶心呕吐、健忘、头痛、休克、脑动脉硬化、失眠、癔症、晕车、晕船、醉酒”。《针灸大成》谓,“(内关)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

根据我们的临床应用,内关穴的作用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1.止吐:针刺内关穴对治疗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包括神经性呕吐、晕车呕吐,以及妊娠反应所引起的呕吐。我曾治疗妊娠剧吐数例,取内关穴配足三里,经数次针刺治疗而愈。

2.强心: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药物反应而致的心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有较显著的强心作用;对心率有双相调节作用,使心率较快者减慢,使心率较慢者加快。

3.止痛:对胃痛、胸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后疼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4.其他:如癔症、癫痫、休克、失眠、哮喘、疟疾、晕船、醉酒、膈肌痉挛、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伸舌症、脱肛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内关穴治急症

1.治疗青霉素反应

患者为我自己,32岁。我因3天前患牙龈炎,于年7月25日下午至口腔科诊治,予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每天2次治疗。首次注射前曾做皮试为阴性,至第3天上午已注射5次,均无不良反应。至第3天下午第6次注射完青霉素40万单位1~2分钟后,即感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胸闷欲塞,特别是心跳迅速加快,如同剧烈运动后,上气不接下气,心脏欲跳至咽喉部一样。我急以半卧位斜躺在藤椅上,测脉搏为次/分钟,心音亢强,精神烦躁。我此时神志尚清醒,急嘱其他医师及一位学生,各针一侧内关穴,双侧同时进针,行轻微震颤手法,自针刺内关穴后不到1分钟,即感觉心率逐渐下降,胸闷、心慌欲塞等症状逐步减轻,继续针刺2~3分钟,心率显著减少,胸闷消失,测脉搏减至92次/分钟,遂停止运针,留针1小时出针,出针时测脉搏为80次/分钟,仍有全身乏力。又半卧位休息1小时后,面色转为正常,体力恢复,诸恙消失。

2.治疗泼尼松龙、普鲁卡因反应

钱某,女,56岁,农民,住桐乡县钱林乡高家湾,年7月3日就诊。诉1个多月前因患左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来我科针灸门诊治疗,当时由另一位医师接诊,予泼尼松龙5mL及2%普鲁卡因10mL,分5次进行局部封闭。第1次局部注射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故嘱患者将药液带回家,每周来院治疗1次。后患者因夏季水稻抢收抢种,劳动较忙,故1月余后才来复诊,谓上次局封后左腕桡侧肿胀已稍有减退,要求继续治疗,并由我接诊。患者面色萎黄,面带倦容,形瘦,素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平时亦有气促、咳嗽,每逢秋冬季节症状加剧。我将泼尼松龙和普鲁卡因混合后注射于患者左侧桡骨茎突肿胀处。不料注射药液后不到1分钟,患者即出现严重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张口抬肩,并出现潮式呼吸,脉搏亦不易扪得,与此同时面部、鼻尖、口唇及双手十指尖由青紫色迅即转变为紫黑色。此种情况是心肺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所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十分危险。针灸科未备急救药品,急请内科医师会诊。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我当即让患者半卧位,嘱一位学生与我同时为其针一侧内关穴,用30号2寸长毫针刺入3~4分深,用轻微震颤手法。刺入后不到1分钟,患者呼吸开始和缓,继续针刺3~4分钟后,患者面部、鼻尖、嘴唇、双手十指尖由紫黑色转为深红色,呼吸亦逐渐转为平稳,再继续针刺4~5分钟后出针,当时患者全身情况好转,症状稳定。随即用担架将患者抬至急症室,予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等药物,注射完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观察一夜,身体健康,平安回家。

3.治疗昏厥(气厥)

朱某,女,68岁,住桐乡县梧桐镇星桥弄,年6月30日初诊。邻居代诉:患者因行走不慎,跌倒后即不省人事,随即请我出诊。此时患者昏厥已达1小时之久,见其仰卧于床,神志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闭,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四肢弛缓,不能动弹,心音微弱,心率缓慢,58次/分钟,脉迟而细,血压60/40mmHg。此系跌仆于地,气机逆乱,郁闭神机,阳气虚弱,不能上承,致心神乏养,元神之府受扰所致。证属昏厥(气厥)。治以醒脑开窍,宁心安神。治疗首选人中穴,针刺入后以45°角向上斜刺4~5分深,施以轻微捻转手法4~5分钟,患者毫无反应,遂出针,改刺双侧内关穴,左右两穴同时进针,刺入3分深,轻微震颤与捻转两种手法交替使用。约1分多钟后,患者微张其目,并呼出了一大口气,按其脉应指有力,心率70次/分钟,手足能轻微移动,神志清醒,面色略有红润。

4.治疗胆结石、急性胆囊炎

姚某,女,60岁,退休职工,年4月4日初诊。诉半年来已发作数次右上腹疼痛,疼痛放射至右肩。经本院B超检查,胆囊内有绿豆大结石10余粒,胆囊明显扩大。诊为胆结石、胆囊炎。住院后应用大量补液及抗生素治疗,并禁食禁水,病情逐步好转。现再次发作已3小时,请针灸科会诊。诊见患者面色灰暗,痛苦不堪,烦躁不安,额有冷汗,右上腹绞痛拒按,舌质紫绛,舌苔灰腻,脉弦而数,96次/分钟。诊为胆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治以疏肝利胆,解痉镇痛。治疗取肝俞、胆俞,刺入后行捻转补法4~5分钟即出针;胆囊穴及上巨虚用捻转泻法数分钟后留针半小时,其间每隔5~6分钟捻转1次。出针时症状未见改善,遂再针双侧内关穴,进针3分深,予中度捻转及震颤手法交替施行,并留针。4~5分钟后,患者诉欲呕吐,立即出针,当即呕吐出大量未消化食物,吐后腹痛逐渐缓解。次晨患者能进食半流质饮食,3天后恢复正常饮食。观察2月,疼痛未复发。

体会

1.据有关实验表明,针刺内关穴的作用为:①双向调整心率,即对心率在51次/分钟以下者,能加快心率,对心率过快者,可以减慢心率;②能调整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心肌耗氧量;③可双向调节血压;④调整脑部血流及甲周皮肤微循环。另外,针刺内关穴,对呼吸衰竭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各种异常呼吸,均有一定改善。

2.例4中,患者姚某为胆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按常规取胆俞及胆囊穴等乏效,后改用吐法,即针刺内关穴催吐,减轻胃肠张力,从而使腹痛缓解并消失,胆囊炎症也得以治愈。

罗氏针灸

跟着罗大夫学中医,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主人!

求医不如求己,罗氏针灸中医培训强调家庭保健,让每个家庭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学会自己诊断、自己预防、自己治疗!有家庭中医普及班、小儿捏脊班、家用针灸点穴推拿班等等,欢迎参加!

读而思

duersi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矣。(清·赵濂《医门补要·自序》)。

针灸医师罗强—新疆医科大中医学院毕业,师从医院针灸名医张启亮主任为其关门弟子,深得其循环针及火针疗法真传,在临床中强调标本兼治,整体调理,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注重脏腑和经脉的表里互通关系,通过针灸、中药、耳穴、放血等多种方法配合应用,运用循环针及火针疗法,微创埋线疗法,治疗内、外、妇、儿科常见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儿童近视、弱视,成人急慢性咽炎、干眼症、麦粒肿、失眠、头痛、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带状疱疹、膝骨关节病、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肥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亚健康调理等。了解一些细节[地点]:罗氏针灸推拿理疗。乌鲁木齐新民东街果品库车站即到(绿景花苑一期)一层底商[电话]:

您可以乘坐:30路,35路,58路新民东街果品库下车即到。或者59路,60路,路,路,路,路,路,BRT3号线宏大广场下车,向东步行两站至果品库车站即到,走走没多远呐。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67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