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可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各国防疫措施升级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1]:
3月30日,河南省郏县二度封城,郏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40号令,宣布重新恢复战时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管控措施。
各地防控措施升级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国家电影局3月27日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停业,具体复业时间另行通知。
我所在的上海,上周重新关闭了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所有大型的室内旅游景点,书店等经营场所也都接到了防控升级的通知。
四川省内一些恢复营业的娱乐场所也应上级要求“开了又关”。
国外的情况更是风声鹤唳。
3月份的最后一周,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黑、以色列等国家都下达了强制戴口罩令。而一向强调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美国,防疫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4月3日,美国疾控中心修改了佩戴口罩的建议,最新建议是公众在出门时佩戴自制的布口罩或者围巾等遮挡口鼻。
你可能会简单地认为,这一切变化就是因为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国外的确诊人数不断冲高导致的。
这样你就想简单了,从3月份的最后一周开始,各国的防疫措施突然升级的背后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确诊数据曲线的疯狂增长,背后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而它才是真正导致各国本来已经绷得很紧的神经又升了一格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无症状感染者”,一个正在引发全球新一轮大恐慌的名词。我国政府也决定从4月1日开始,向全球通报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
那到底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为何这个名词会一夜之间登上国际热搜?他有没有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今天,我就要给你把这些问题讲清楚。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实际上,在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也跟你一样有一点点糊涂,因为我们明明已经熟悉了“潜伏期”这个词,为啥还要再创造一个“无症状感染者”呢?
此前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在体内的“潜伏期”大约是14天左右,这也是各地要求强制隔离的天数。
无症状感染者是不是等同于潜伏期的患者呢?
答案是略有不同,这个词有一些特殊的意义,它也是我们对这次新冠病毒的最新认识。
为了给你讲清楚,我先用一个流程图来告诉你,如果一个人不幸中招,感染了新冠病毒,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
注:数据截止日为年4月3日。图中的百分比数据的分母均为感染者期初总数量,这是笔者综合了世卫组织、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在大致的区间范围内取了平均值。不过,新冠病毒仍然是一种全新的疾病,数据的样本量非常有限,而且一些国家早期的数据没有统计无症状感染者。详情请见文末附录。
感染病毒大约14天后,会有约70%的人出现咳嗽等不同程度的症状,在这些出现症状的人中,大多数都是轻症患者,只有少部分会发展成危重症,当然,最不幸的会导致死亡,死亡率全球各地差别很大。
除了出现症状的患者,还有大约占感染者30%的人在14天后依然不会出现症状。这些人又经过14天的发展,其中大约有占总数15%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自己就产生抗体,清除病毒,病完全好了。
不得不说,这些人是不幸中的万幸儿。
在隔离14天后依然没有出现症状的人中,又分成两种情况,一些人会在最初被感染的大约28天后才出现症状;剩下的一些人就是令各国防疫机构最棘手的情况了,这些人至始至终没有出现症状,但奇怪的是,他们也没有产生抗体,这些人就好像能够与病毒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一样。这些人占总感染者的3%。
你有了以上这个被病毒感染后的流程概念,我就能告诉你“潜伏期”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区别了。
防疫部门把所有最终会出现症状的那些病人:
在出现症状之前的时间都叫做“潜伏期”;而把所有携带了病毒但又没有症状的患者统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哪些感染者具备传染性?
好了,我们明确了概念,就该谈下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演变才是真正引发这次新一轮国际恐慌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就是:
在刚才那张流程图中,到底哪些人具备传染性呢?
首先,我想跟大家说明的是,新冠病毒是一种过去人类从未发现过的全新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请不要太苛责科学家群体和政府相关部门。
在新冠肺炎爆发的初期,防疫部门按照过去防治传染性肺炎,尤其是SARS的经验,认为只有出现了症状的患者才具备传染性,这是很正常的。
因此,国家卫健委在2月5日之前印发的前四版诊疗方案中,都把传染源写为“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换句话说,国家卫健委认为,只有发展成肺炎了才具备传染性。
到了2月5日,诊疗方案的第五版发布,很多人注意到,对传染源的描述有了一点变化,在这一版中,增加了一句话:“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大家注意,这时候用的词还是“也可能”,也就是不太确定。一直到3月4日发布的第七版,仍然是这个结论。
但是,从3月份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都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明确具备传染性。
我按照时间线顺序,列举一些我查询到的较为重要的研究证据:
3月1日,《中国医学会杂志社》刊登的一篇论文中提供了一份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的证据[2]。3月12日,美国疾控中心收录的一篇国内外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中,作者研究了发生在中国温州一家超市的集体感染案例,数据表明,这起案例有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3月19日,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广东疾控中心研究者的论文,也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播潜力[4]。
到了3月31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发布官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性的系列问答。确认了无症状感染者具备传染性。
至此,答案越来越清楚了,我还是用前面那张流程图来说明目前已知哪些人具备传染性:
画红圈的这些是确认具备传染性的;绿圈的是没有传染性的。
现在唯一还无法确定的是,在感染病毒超过28天之后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依然具备传染性。
为了后面的叙述方便,我把这个人群称为“长期无症状感染者”。
3月3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从4月1日起,国家卫健委将在每日疫情通报中公布无症状感染者。
换句话说,在这之前,大家看到的国内疫情通报的确诊数据中是不包含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出现症状的人,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留到最后再说。
这里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我们不妨来一起思考一下,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具备传染性一旦被证实后,立即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防疫措施升级呢?
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新挑战
首先,很多国家“健康人不用戴口罩”的政策失去了重要依据。
之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哪怕在疫情爆发的时候都不要求人人戴口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口罩不但无法挡住病毒,还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增加了患病风险。
但现在的新问题是,人们很难判断出谁是健康人,谁是无症状感染者,而无症状感染者正常说话喷出的唾沫星子就具有传染性。
因此,戴口罩就有了一个重要的意义:防止无症状感染者散播病毒。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从3月份的最后一周开始,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强制戴口罩政策,连带头大哥美国疾控中心也修改了关于口罩的建议。
然后,一个更大的麻烦是,鉴别和隔离传染源变得越发困难。
年SARS流行的时候,所有的传染源都是有症状的患者,他们的体温都会升高,这就很容易把传染源和易感人群隔离开来。
现在讨厌了,一个潜在的传染源,不仅别人很难发现他,更麻烦的是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健康人,他会四处走动,他会正常社交,他会在不知不觉中散播病毒。
这也是为什么河南郏县发现了三名无症状感染者,并且还是三名正常上班的医生之后,不得不采取了全县封闭的措施,因为很难立即发现这三名感染者还传给了哪些人。
我估计,类似郏县这样的案例在未来还会出现在其他地区。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导致一些大城市再度封城,尤其是那些面临高境外输入性风险的城市。
最后,还有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从境外回国的人以及密切接触者,被要求隔离医学观察的时间可能会加长,或者要做到百分百的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是无症状感染者。
因为现在仅仅是隔离14天已经无法保证不会成为传染源了。
再往长远看,假如那些“长期无症状感染者”(携带病毒超过28天甚至更长),被证实具备传染性,那么,全世界都将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伦理困境:这些人是否需要被隔离?
从他们自己的感受来说,他们是完全健康的人;但是从外人来看,他们又是传染源。
这个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纯医学的范畴。
当然,最好是不要出现这个难题,希望长期无症状感染者不具备感染性。
理性对待,不要过度恐慌
上面讲了那么多有关无症状感染者给疫情防控带来的新挑战,但我不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错觉,以为我国已经趋向平稳的疫情又会再度爆发。
我告诉大家无症状感染者引发国际恐慌是一个事实,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却是为了消除恐慌。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但也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产生过度恐慌的心理。
之所以希望大家消除恐慌,有以下几个理由:
我们要知道,无症状感染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凭空出现。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一定是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者去过疫区的人。只要能严格追踪到这两类人,就能筑起有效的防线。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没有症状,但是逃不过核酸检测。只要能对上面提到的两类疑似人群进行百分百的核酸检测,就能找到所有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全国的疫情形势已经平稳,检测试剂盒充足,对疑似人群进行百分百核酸检测不难做到。根据前面那张流程图中的数据,我们知道,病毒感染者中大约有30%的人是属于无症状感染者。换句话说,每出现3个无症状感染者,就会出现7个有症状的感染者。因此,社会上不可能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四处游荡。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已经连续两周没有新增确诊病例,那你的周围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现有的数据表明[5],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力比起有症状感染者只会低不会高,既然我国已经防住了疫情爆发初期的有症状感染者的四处流动,没有理由还防不住无症状感染者。
基于上面这四个理由,我建议大家要在恐慌中保持理性,用科学思维去面对出现的新形势,过度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嗅觉突然下降需警惕
接下去还有一个你可能很关心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察觉出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卫健委防控和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无症状”的“症状”指的是干咳、乏力、发热、鼻塞、流涕、腹泻、咽痛等与肺炎相关的症状。
但有一项值得注意的研究是哈佛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ysjk/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