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 临床表现 > 十二经络原穴,千万别以为只能止疼
当前位置: 股外侧皮神经综合症 > 临床表现 > 十二经络原穴,千万别以为只能止疼
十二经络
十二原穴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肺经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桡动、静脉。分布着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大肠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局部解剖: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刺灸法:直刺0.5~1.0寸。可灸。孕妇禁针灸。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文献摘要:《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资生》:风疹,合谷、曲池。《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胃经冲阳
位置:在足背最高处,当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甲乙经》: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胃脘痛,时寒热。《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脾经太白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分布着隐神经与腓浅神经的分支。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千金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痠转筋。《金鉴》:太白、丰隆二穴,应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黄,舌强而疼,腹满时时作痛,或吐或泄,善饥不欲食,皆脾胃经病也。
研究进展:胎位不正对胎位异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松弛,胎动活跃,有较好的转胎效果。小儿腹泻配丰隆,每穴艾灸10分钟,经治疗后大便转为正常。
心经神门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灵道。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文献摘要:《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铜人》:治疟心烦。《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小肠腕骨
位置: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局部解剖: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手背静脉网。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献摘要:《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大成》:主头痛,惊风。《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进展:腰痛,配下巨虚,用导气手法,患者腰部有热感时出针。增加肠蠕动,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减弱的结肠下部及直肠的蠕动增强。
膀胱京骨
位置: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血管、神经分布同金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文献摘要:《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循经》: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肾经太溪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分布着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经过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研究进展:喉痹,以太溪为主,治疗阴虚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肾绞痛,据报道刺双侧太溪,以患者有发麻发胀感向足跟部放射为度,治疗23例,经针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对肾功能影响据报道针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肾泌尿功能增强,酚红排出量增高,尿蛋白减少,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这种效应维持约2~3小时,个别可达数日,浮肿亦减轻,对肾炎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
心包大陵
位置:在腕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局部解剖:有腕掌侧动、静脉网。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文献摘要:《甲乙经》: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铜人》: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大成》:短气,大陵、尺泽。
研究进展:手痉挛,针刺大陵穴,有针感后,不移动针尖,在原处提插,以加强针感。跟骨骨刺,针刺大陵穴,边行针,边震跺患侧足跟,手法不宜太重。调整心功能针刺大陵、神门等,对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心冲击图的收缩波增强,经X线示波摄影,针刺前表现为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减低变形,收缩性弯曲变斜和舒张期隆起减弱等。针刺后,左心峰增大,收缩性偏斜减弱,舒张期隆起也加大,说明针后心肌收缩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另有针刺大陵穴,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有使之规则化的倾向。
三焦阳池
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腕背静脉网,腕背动脉。分布着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献摘要:《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外台》: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胆经丘墟
位置: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外踝前动脉分支。分布着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用于胆囊炎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文献摘要:《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图翼》:主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目生翳膜,颈肿,久疟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肝经太冲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局部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骨背动脉。分布着腓深神经的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文献摘要:《甲乙经》: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千金方》:主黄疸,热中喜渴。《铜人》:治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金鉴》:主治急慢惊风,羊痫风证,及咽喉疼痛,心胸胀满,寒湿脚气,行痛步难,小腹疝气,偏坠疼痛,两目昏暗等证。
治疗痛风、三叉神经痛、妇科、儿科等49种疾病-胡教授十二脏腑经络穴位解穴术胡海银二脏腑经络穴位解穴术,应用面广、值得推广。具有立效、神效、奇效的三重效果,且学之简单,一学即会,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强,尤其对痛风有独特疗效。应用手法一次性一次解开就见效甚至治愈,而且不用忌口。运用子午流注以及解穴手法,可治疗,各类痛症、妇科、脏腑以及脏腑疾病有着肯定的疗效。
此解穴方法比传统中医针灸效果快30—50倍,特效方法、神奇新绝技、疗效短,见效快,无副作用,标本兼调理,适应于调理各种疑难杂症。简、稳、准、轻、快”五字为原则,有的疼痛以秒计算的,使患者无恐惧、不害怕,甚至对调理过程全然不知转而康复,有的疑难杂症一次几秒解穴调理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甚则痊愈!让患者真正体验到无痛苦、纯手法、纯绿色的方法。
治疗范围
1.常见病:
1、各种头疼欲裂、偏头痛、后面疼痛、前面疼痛等等
2、眉棱骨疼痛严重时呕吐西医没有方法治疗的,解穴一次见效
3、严重头晕、目眩、眩晕、美尼尔氏病(综合症)
4、飞蚊症
5、麦粒肿:就是肝胆、胃的原因。
6、目痛不闭
7、眼睛干涩、流泪、胀痛
8、口苦
9、口气(口臭)。
10、严重口腔溃疡。
11、各种扁桃体
12、按哪里都打嗝
13、磨牙。
14、颞颌关节炎。
15、结膜炎。
16、失眠。
17、颈椎。
18、肩周炎。
19、副乳十几秒见效甚至治愈。
20、乳腺炎一次见效甚至治愈。
21、三叉神经痛一次见效甚至治愈。
22、胃疼(胃绞痛)
23、腰疼。
24、腰间盘突出。
25、坐骨神经痛。
26、腰扭。
27、带下。
28、腹中电闪雷鸣。
29、闭经。
30、崩漏。
31、经期腹胀、乳胀。
32、经期口腔溃疡。
33、排卵期腿胀痛。
34、排卵期腹痛。
35、月经半月一经(月来二次)。
36、痛经。
37、内外阴瘙痒。
38、盆腔积液。
39、夏天空调引起的疾病拉肚、感冒、咳嗽、头疼、呕吐等等一个穴位治愈。
40、睾丸炎穴。
41、阴囊潮湿。
42、鼠标手。
43、心包积液
44、肺积液。.
45、脚后跟骨刺。
46、严重腿肿治疗。
47、小孩(0-6)感冒、咳嗽、发热、拉肚、呕吐、哮喘不吃药、不打针、不针灸、不小孩推拿,一个穴位治愈。
48、“子午流注”治疗疑难杂症的应用。
1.疑难病:
对于痛风:
运用解穴手法、“子午流注”一次性即可见效或者治愈,并且无忌口。
学习三天、元,能学到绝技痛风手法治疗,值!
授课内容
1、子午流注理念在解穴以及针灸的应用
2、48种常见疾病的辩证思路以及解穴治疗。
3、痛风绝技解穴手法讲解。
病症包含:
19、副乳十几秒见效甚至治愈。
20、乳腺炎一次见效甚至治愈。
21、三叉神经痛一次见效甚至治愈。
22、胃疼(胃绞痛)
23、腰疼。
24、腰间盘突出。
25、坐骨神经痛。
26、腰扭。
27、带下。
28、腹中电闪雷鸣。
29、闭经。
30、崩漏。
31、经期腹胀、乳胀。
32、经期口腔溃疡。
33、排卵期腿胀痛。
34、排卵期腹痛。
35、月经半月一经(月来二次)。
36、痛经。
37、内外阴瘙痒。
38、盆腔积液。
39、夏天空调引起的疾病拉肚、感冒、咳嗽、头疼、呕吐等等一个穴位治愈。
40、睾丸炎穴。
41、阴囊潮湿。
42、鼠标手。
43、心包积液。
44、肺积液。.
45、脚后跟骨刺。
46、严重腿肿治疗。
47、小孩(0-6)感冒、咳嗽、发热、拉肚、呕吐、哮喘不吃药、不打针、不针灸、不小孩推拿,一个穴位治愈。
48、“子午流注”治疗疑难杂症的应用。
主讲教授
胡海银:中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推专题授课专家。世界抗癌协会副会长、中华知名专家、中医执业医师,中医针灸师,卫生部高级康复理疗师、高级经络保健师、医院中医科专家。从医三十余年,专研中医解穴术二十余年。
治疗特长:主要从事痛症及癌症方面的解穴疗法研究,思路奇特,纯手法调理三焦经秒杀手指痛疼,效果显著。
治疗辩证思路分享
阴囊潮湿:
医院说是由于缺乏维生素、真菌滋生等原因引起的男性阴囊糜烂、潮湿、骚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是与精神长期紧张、情绪变化(伤脾)、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常、新陈代谢、脾虚肾虚等等引起的,脾经阴陵泉穴解开,加上把膀胱经水引下来仆参穴解开一次见效,一个疗程治愈。
睾丸炎:
医院说睾丸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什么葡萄球菌、链球菌、霉菌、螺旋体、寄生虫感染、大肠杆菌等等引起的。
分析及治疗:睾丸肿胀、如乒乓球大、压痛、输精管下端亦有轻压痛。我个人临床经验认为睾丸炎饮食不节、体阴寒、寒邪,以寒邪为主引起湿热内生下注,老师们想想看为什么有的腮腺炎过后引起睾丸炎?腮腺炎就是三焦湿热下注啊,为什么腮腺炎角孙穴很快的:三焦经阳池解开,加左右大墩穴效果更快因为肝胆就是三焦
盆腔积液:
医院说女性因生理特点有正常的盆腔积液外,还有病理性的盆腔积液,是盆腔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积液是盆腔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后引起的。按病理因素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两种。
分析及治疗: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会有脱落现象,如果在月经来潮时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不洁卫生棉、卫生纸等,或者在月经期间进行性生活都会引发女性盆腔炎,,如月经时,少量经血逆流至盆腔可造成盆腔积液;还有的便秘的患者,由于肠蠕动不正常,可引起少量肠液渗出导致盆腔积液。中医来讲,一般是脾虚或者肾虚,水不运化,会导致各种水肿积液:三阴交、水分、中级、次髎、血海解开,疼痛在后面对应处轻轻解开就不疼痛。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很多,腰部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肿瘤、骨质增生等病痛却可起坐骨神经痛。在众多的病因中,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病因。坐骨神经痛腰部和腿外侧疼痛或腿后面疼痛加剧。坐起身时症状加剧。久行或久站亦会加剧痛楚。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都会加剧痛楚。相反,躺下来时症状会缓减,严重甚至有可能会造成瘫痪。
分析及治疗:腰椎四、五病变是腿外侧疼痛压迫肝经:用肘在腰椎四、五椎体棘突上轻轻拨一下,把胆经环跳穴、环跳外四指疼痛点用肘按压三、四下。
腰椎五、骶骨病变是腿后面疼痛压迫膀胱经,用肘在腰椎四、五椎体棘突上轻轻拨一下;秩边穴、胞肓穴疼痛点用肘按压三、四下,叫患者试试效果。
颞颌关节炎:
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张口时下颌偏斜,下颌左右侧运动受限等,此外还可伴有颞部疼痛、其他头痛、头晕、耳鸣、耳闷、眼花、眼胀,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避免开口过大造成关节扭伤,如打哈欠、大笑。受寒冷刺激后,防止突然进行咀嚼运动,以免引起,医院目前还没有找到发病机制原因。
分析及治疗:中医认为还是肝郁气滞、气血瘀堵、肺气不足,肝胆犯胃颊车穴解开,肺跟大肠表里手五里穴、颊车穴有结节解开。
飞蚊症:
飞蚊症是指中老年或近视眼、老花患者眼前会有飘动的小黑影,尤其是在看白色或明亮的事物时症状会更明显,有时还会伴有闪光感。医院说什么眼内玻璃体混浊、雪状闪辉症是多见于各种眼内疾病,如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西医是,中医就是瘀堵一次见效甚至治愈。
分析及治疗:只要是眼睛疾病都于肝胆有关,肝主目,眼睛是肝脏的指示器,需要肝血来滋养,如果肝血不足,会引起眼干、眼涩、迎风流泪、视力模糊、眼睛有红血丝、飞蚊症等等疾病,肝胆相照、胆经经过眼睛,阳白穴;还有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疾病、牙痛等疾病,大家不知道太阳穴能治疗好多疾病的,特别心脏病,太阳穴也叫“回春法”;还有四白穴,四白穴是胃经,因为木克土,一般一次解开见效甚至治愈。
胡海银:十二脏腑经络穴位解穴术疗法研修班”将开课于:
11月18日--11月20日(17日报到)北京
12月29日--12月31日(28日报到)上海
研修费:,会员提前打款,
特价()。
报名电话/王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1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