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逻辑


小时候,国学老师教老子的《道德经》时,总会叹一口气,说,虽然你们现在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味,但我还是要要求你们熟背,以后,当你们遇到生活中难题时,说不定,其中一句能给你一个可能贴切的解释。

毕竟,人,是会一生一直企图寻求解释的生物,这样的过程和结果能令其安心。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片子虽然拍的很好,逻辑却错了,说不是那些食物丢掉了,风化了,而是我们的舌头不行了,锈了,老了。这一点,我觉得我很难有发言权,作为一个四川人,经常被江浙人笑说吃辣椒把舌头吃坏了,麻木了,不敏感了,但是这种相对承受力强不是真正的“麻木”。

那舌尖的退化,又是指的什么呢?是指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去嗜辣、嗜香、嗜咸、嗜味?是指随着生活的节奏、工作的节奏,舌尖也建立起一种节奏,追求味道的刺激,追求快和饱,舌尖都在赛跑,谁还能细细品味?这么说来,生长在嗜辣地区的人们就天生退化加速,严重到舌头被破坏掉,尝不出咸淡和酸甜?这貌似是有点归纳过度了。

口味是教出来的。除了母乳之外,世界上可能没有其他食物,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的。我们所吃的一切食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食用,几乎都取决于文化。有些人会在高档餐厅花大把钞票吃蜗牛,而其他人在花园看到相同的蜗牛时,却会用脚踩扁它。某人的珍馐可能令其他人难以下咽。有些人嗜辣,有些人嗜咸,有些人嗜鲜,有些人嗜甜,文化不同,从小生长的土壤不同,怎么相互比较?相互尊重文化,尊重不同的习惯与土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谈论下去。

“人心粗了,吃得再精细有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会吃饭,最基本的原因是为了活着。但是对于吃,真正会吃,吃得精彩又是另外一回事。我见过,遇过,很多对于吃很有追求的人,他们的口味可能不轻,但是他们的心可是细腻得惊人,就一个番茄炒蛋的做饭就可以发一篇专文,炝锅的料,蛋的炒法,番茄的处理方法,去籽的原因等等;就一个生煎包就可以从不同的发面,上下左右里里外外不同的口感和肉质汁类讲到自己都要流口水了;拍黄瓜,用铁刀拍,黄瓜上可能残留铁腥味,木片拍,能保留黄瓜的清爽;烧制卤肉,除了放五香八角等,真正的窍门在锅盖,不盖锅盖铁锅盖、塑料锅盖杂木锅盖水衫木新锅盖用了半辈子老水杉木锅盖,因为几十年老汤的那种熏香,全在这木头里藏着,当热气蒸腾时,被锅盖压着倒逼回去,那香料的香才能深入肉缝。为了批量,为了快捷,我们被迫放弃一些东西,但是只要我们有心,他们就还存在,吃要入心,当对于吃都没有了追求,精益求精,那我也要怀疑一下这个人对于人生的追求与热情。

每当提到吃饭二字,我又开始唠叨。

在美食家忙着埋首餐盘之时,哲学家大多在忙着仰望星空。美食,并不是我们惯常听到的哲学话题。思维意识与口腹之欲,也颇有些云泥之别的意味。

哲学家曾长时间仰望天空思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质,然而,答案却在他们的盘子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会烹调,哪怕是煮一个鸡蛋。哲学家并不能像普通人一样仅仅满足于吃这个行为上。是否存在最好的吃法这样的规则?是否存在理想的炒蛋或炖小牛肉?这才是一个哲学家思考的问题。

人类从出生起就需要依靠一日三餐来填饱肚子,用以恢复那不断损失的体力。人类从何而来?他们如何适应气候的变迁,并不断寻找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使得自己不至于挨饿呢?这是一个极大的奥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挖掘其背后的种种可能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虽然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本能,但文明的发展才最终造就了美食主义。

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吃,似乎终归是个烟火平生的话题,真正卓越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饮食上。有趣的是,萨缪尔·约翰逊说:“我很重视我的肚子。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肚子都忽略,自然也会忽略其他的事情。”弗吉尼亚·伍尓芙说:“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陆文夫:“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因为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钱钟书则以其一贯的俏皮说道:“烹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里最亲切的表现,西洋各国的语文里文艺鉴赏力和口味是同一个字(taste),并非偶然。”而张大千更是斩钉截铁地宣言:“吃是人生最高艺术!”

一顿晚餐比一首诗价值更高。

吃货不是口舌的俘虏,而是用思维为美食加冕。

舌尖的逻辑,只有在尊重食物产生的土壤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才能成立。

人,总是在偏颇中去尽力趋向真理,但大自然有个不确定性关系,我们的落脚点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不管是谁都无法逃脱这样的命运,但是,我们能做的,是理解,是尊重,是力求不随便归纳总结,最重要的是,保持初心,那份内心的细腻,不要因为怕被评价而有个盔甲。









































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76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