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晋琳《针刀医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乔晋琳《针刀医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医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随机对比视察

乔晋琳1王健瑞2顾群1张秀芬3林楠1马广昊1俞杰3

(海军总医院康复理疗科北京)

目的:探讨针刀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医治效果。

方法:将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按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刀医治组、封闭组及针刺对比组,分别进行针刀、封闭及针刺医治。医治前、后分别按“腰椎疾患医治成绩评分表”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医治前后成绩评分,针刀组医治前9.6±2.7,医治后23.0±5.7,改良指数0.56±0.61;封闭组医治前9.9±2.8,医治后15.1±7.1,改良指数0.33±0.27;针刺组医治前9.7±2.9,医治后13.2±6.5,改良指数0.24±0.21。3组医治前后评分,针刀医治组优于封闭及针刺对比组(p0.);3组疗效比较,针刀医治组明显优于封闭及针刺对比组(P0.01);3组医治后评分均比医治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

结论:针刀医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较封闭、针刺医治疗效佳,是值得采取的有效医治方法之一。

引言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下称L3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腿痛疾病。目前守旧医治方法很多,我们从前些年采取针刀疗法医治该病的经验中体会到,针刀闭合性微创手术对本病的医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1]。但从临床骨科看,对本病的医治首选药物封闭(特别是急性期),其次是针灸、推拿推拿、理疗、药物等非手术医治。为了视察针刀疗法的疗效,与其他医治方法的关系,将临床病例分组,分别运用针刀、针刺及封闭疗法进行平行医治。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年1月~12月,收治符合第3腰椎综合征诊断要点[2~3]的患者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例,女73例;年龄17—71岁;病程1个月~21年。腰痛单侧病发者例,双侧病发者54例。腰痛牵涉到同侧臀腿痛者例,牵涉到大腿内侧痛者22例。将例用区组随机法随机分成3组,即针刀医治组60例,封闭对比组及针刺对比组各60例。3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有可比性。排除标准: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1.2.1针刀医治组:

1.2.1.1

体位、定点:

①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一软枕,使腰椎处于直立或前屈位。

②于L2、L3棘突尖连线中点,作垂直于脊柱的直线,再于后正中线旁开4.5cm作2条平行于脊柱的直线,在此3条线的两交点附近寻觅压痛点,即L3横突的体表投影点。

③如腰痛牵扯到同侧臀腿痛,则可在髂嵴下方或臀中肌体表投影区找到压痛点。

④如牵扯到大腿内侧痛,则可在股内收肌出发点处压痛(+)。用10g/L龙胆紫做皮肤标志。

1.2.1.2手术要领:

①常规手术皮肤消毒,术者戴消毒手套。

②于上述痛点肌注8g/L利多卡因各1~1.5ml,行局部浸润麻醉。

③按针刀四步规程[4]要求,刀口线与脊柱平行,针刀方向斜向脊柱并与皮肤呈75°~80°进针,针刀达骨面后,探至横突尖端稍内侧先行纵行切割,再横行铲削一两刀,感觉肌腱筋膜和骨端之间有松动感即出针。

④用无菌纱布压迫片刻后,再用棉球胶布固定。

⑤伴臀腿痛或内收肌疼痛者,在相应痛点行针刀纵行切割手法。

1.2.1.3疗程:本组医治1~3次,1次/周,平均1.42次,3周为限。

1.2.2封闭对比组:

1.2.2.1体位定点同针刀医治组。

1.2.2.2于上述痛点,用10g/L利多卡因10~15ml加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10ml[2],维生素B12注射液1mg行局部封闭医治,每痛点注射8~10ml。

1.2.2.3疗程:本组经2~3次医治,1次/周,平均2.68次。3周为限。

1.2.3针刺对比组:

1.2.3.1体位取穴:嘱患者俯卧,取肾俞(双)、腰阳关(双)秩边、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双)。大腿内侧痛者加三阴交。[5]

1.2.3.2手法:于上述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min,隔5min行针1次,以加强针感。

1.2.3.3疗程:本组医治1次/d,平均13.5次。3周为限。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达,医治前后的计量资料采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评价标准

采取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医治成绩评分标准》[6]评定疗效。改良率为%时为治愈,改良率大于60%为显效,25%~60%为有效,小于25%为无效。改良指数可反应患者医治前后的病情变化。

2.2评价结果

医治前3组评分值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ta=o.69,tb=0.24,,P0.05),表明组间均衡性好,可比性强。医治后3组评分值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c=8.66,td=11.63,te=6.39,tf=11.85,P0.),功能改善为针刀医治组封闭医治组针刺对比组。3组分别进行医治前后评分比较,表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医治后功能改良显著(见表1)。3组改良指数为针刀医治组封闭医治组针刺对比组(P0.)。3组疗效比较,愈显率封闭组与针刀组比较,x2=61.2,P0.01;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x2=41.1,P0.01;针刺组与封闭组比较x2=38.1,P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封闭组与针刀组比较,x2=64.2,P0.05;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x2=65.2,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1各组患者医治前、后医治成绩评分表(分,n=60)

组别医治前医治后改良指数

针刀组9.6±2..0±5.7g0.56±0.61

封闭组9.9±2.8a15.1±7.1ch0.33±0.27e

针刺组9.7±2.9b13.2±6.5di0.24±0.21f

注:与针刀组比较,p0.05,ta=o.69,tb=0.24,P0.,tc=8.66,td=11.63,te=6.39,tf=11.85

与医治前比较,P0.,tg=18.32,th=5.65,ti=4.21

表2各组疗效比较表(n=60)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愈显率(%)总有效率(%)

针刀组..7

封闭组..3

针刺组..3

注:愈显率封闭组与针刀组比较,x2=61.2,P0.01;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x2=41.1,P0.01;针刺组与封闭组比较x2=38.1,P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封闭组与针刀组比较,x2=64.2,P0.05;针刺组与针刀组比较,x2=65.2,P0.05,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3.1解剖特点:

腰椎具有生理前凸,第3腰椎位于其顶点。第3腰椎成为5个椎体的活动中心,为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时的活动关键,故其两侧横突所受拉应力最大,L2和L4横突次之,L1和L5横突最小。腰部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分前后2支。前支较粗,构成腰丛和骶丛;后支较细,分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散布于肌肉,外侧支成为皮神经。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脊神经后侧支的外侧支。该神经自L1、2、3椎间孔发出后,穿出横突间韧带骨纤维孔,走行于L1、2、3横突的背面,紧贴骨膜经过横突间沟,并穿过起于横突的肌肉至其背侧,然后入骶棘肌至其背侧与浅筋膜之间向下走行,在骶棘肌外缘腰3角处穿出腰背浅筋膜,在皮下组织层分为内、中、外3支,超出髂嵴[7]。腰椎横突上附着有大小不等的肌肉,在其前侧有腰大肌、腰方肌,在横突尖端有横架于棘突与横突之间的横突棘肌,还有腹横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借助腰背筋膜走行第1到第4腰椎横突。

有人认为,L3横突末端的软组织前内侧即腰大肌内缘穿出为闭孔神经,外缘穿出自上而下为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外侧是臀上皮神经。L3横突末端的病变可波及其周围软组织和神经[8]。刘广杰等[9]在手术时发现,腰筋膜的深层起于横突,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出椎间孔后,紧贴横突背面穿过横突间肌向后外侧走行,与伴行的血管一起穿过附丽于横突部的深筋膜后,分支进入骶棘肌,一支沿深筋膜表面约30°与伴行的血管束继续向下、外后方走行,至骶棘肌外缘髂嵴上方穿出骶棘肌筋膜鞘,跨过髂嵴后散布于臀部皮肤,即臀上皮神经。

3.2病发机制:

陶甫等[7]提出由于第3腰椎横突太长,活动广泛,特别易于损伤。严重者可产生横突撕脱性骨折,合并广泛性肌肉、筋膜、腱膜撕脱伤,造成出血和浆液性渗出。如损伤轻微则产生横突与肌肉附着处撕裂、出血、血肿,肌紧张痉挛刺激或压迫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或使神经水肿变粗,供血不足引发臀部大腿后侧臀上皮神经的疼痛[8]。刘广杰等[9]在术中见到,L脊神经后外侧支与伴行的血管束在横突处穿过肌筋膜部位,遭到病变增厚的筋膜或瘢痕致密组织挤压,静脉受压后回流受阻,表现为粗大瘀血,用指端扪触筋膜和附丽于横突尖部的肌纤维,感到如拉紧的弓弦。术中不切断神经,仅将止于横突部的肌筋膜切断、分离,并咬除L3横突尖端厘米,即松解了血管神经束,使其受“卡压”得到完全松解。袁氏[10]在分析L3横突综合征病理机制时也认为,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多由于腰部前屈、后伸、左右转动时,L3横突尖端软组织不断牵拉、顶压、磨擦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附着其上的韧带、筋膜、肌腱遭受撕裂而出现血肿,或由于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或慢性劳损而引发横突周围筋膜增厚,瘢痕挛缩,组织粘连,使穿过肌筋膜的神经、血管束受卡压而产生症状。术中结果一样是横突周围深筋膜间隙的组织粘连,静脉壁受压后血流受阻的瘀滞之象。另外,有些病例可出现反射性腹部痉挛痛、股内收肌群痛、腹股沟痛、尿频、尿急等,这是由于腰丛神经1—4前支与L1—3脊神经后外侧支属同一节断神经安排,故可引发上述牵涉痛.。

3.3病变部位:

根据本病病发机制,可将病变部位分原发病灶和继发病灶。原发病灶:L2脊神经后外侧支血管神经束,穿出L3横突尖端的深筋膜肌腱处。急性损伤以软组织撕裂、出血造成创伤性无菌性炎症为主,表现为化学性炎症反应物刺激血管神经束,引发剧烈疼痛和肌痉挛痛,乃至放射到臀腿及股内侧。慢性损伤以软组织在横突周围筋膜增厚、瘢痕痉挛、组织粘连,血管神经束的静脉回流受阻,构成卡压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为主,表现为静息痛和痉挛痛,乃至走路跛行。继发病灶:(1)同侧髂嵴下方臀上皮神经散布区内,臀中肌痉挛紧张所构成的条索状物,有人手术证实此条索状物为臀中肌肌纤维素变性组织。(2)同侧股内收肌群起点处,表现为股内收肌痉挛痛,触之压痛有紧张感。

3.43种医治方法之比较:

⑴针刀医治组:针刀能直接松解原发病灶和继发病灶处的软组织粘连和瘢痕,消除被卡压的血管神经束,改良局部血液循环,增进炎症吸收,减缓痉挛性疼痛[11]。⑵封闭对比组:能阻挠或消除病理反射冲动的来源,消除痉挛性疼痛,改良局部肌营养状态,增进血液循环,迅速止痛。⑶针灸对比组:通过远近配穴法,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作用。研究针刺镇痛机制发现[12],针刺可增进内啡呔之类的吗啡样物资游离,引发镇痛效果。针刺而至的组织损伤产生负伤电流,此电流可阻挠神经的传导。另外,针刺可以改变植物神经的兴奋性,使疼痛冲动遭到抑制。针刀是从古代“九针”中“锋针”改进而来,针尖呈平头带刃状,针体直径为0.8~1.2mm。针柄为1葫芦状手柄。针刀长度分Ⅰ~Ⅳ型,根据病灶深浅选择型号。因此针刀既有毫针的性质,又具有手术刀的某些作用(如切割分离)。中西合璧,浑然一体。本结果显示,经各组医治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从疗效比较,针刀医治组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分析缘由,认为主要是针刀作用病灶准确,松解分离得当,兼具“针”与“刀”的功能和长处,对病灶部位创伤小。临床视察表明,针刀是守旧医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值得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

附:医院康复理疗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医学会针刀医学会常委、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军针灸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全军康复理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任《中国临床康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名医论坛》杂志副主编。 曾于年——年期间参加援外针灸专家组。发表科研论文论著三十九篇(部)。在针刀医学、全息胚针灸学及软组织外科学方面有一定特长和见解。代表专著有《全息胚针灸学临证概要》、《手诊疗法》、《中国针刀学》、《男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同医院校统编教材《针刀医学》编委。承当总后卫生部课题1项,海后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中医局课题3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中国国际中医药展览会国际针刀医学论坛论文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学术著作)优秀奖1项. 临床上以针刀为特点医治了各种颈、肩、臂、手、腰、臀、腿软组织疼痛逾万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对颈椎病、肩周炎、肩背腰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臀腿痛、膝骨性关节炎、跟骨骨刺和颈源性头痛、头晕、眼花,脊椎源性糖尿病、结肠炎等脊柱相干疾病确有良效。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7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