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图点穴推拿治愈颈椎病病例之一
颈椎病,中医典籍称之“颈项痛,头项痛,项背痛,腰背痹痛”等。包括现代医学之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等。颈椎病属中医痹症。其临床表现为,头项肩背痛,头晕,项强,上肢疼痛,麻痹无力,或伴腰腿疼痛等。颈椎病病发缓慢,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久从事颈项姿式固定之工作,易患是症。目前,颈椎病患者群体趋于年轻化,城市乡村发病率皆高。
病因病机
《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和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行痹者,风痹也,以风气胜而名之。风者阳邪,善行而数变,故为行痹。凡走注,历节疼痛之类皆是。痛痹者,寒痹也,以寒气胜而名之。阴寒之气客于肌肉筋骨之间,凝结不散,阳气不行,故痛不可当。著痹者,湿痹也,以湿气胜而名之。著者,着也,驻也。肢体重着不移,或为疼痛,或为麻木不仁。所为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肾应冬而主骨,故为骨痹。夏遇此者为脉痹,心应夏而主脉,故为脉痹。至阴遇此者为肌痹,至阴者,长夏也。痹应长夏而主肌肉,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肺应秋而主皮毛,故为皮痹。痹者,其入脏者死;其流连筋骨间者痛久;其流连皮肤间者易已。痹者,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皮则寒。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遇热则纵。颈椎病疼痛者多,痛久者多,麻痹少力者多。痹者,闭也。不通则痛。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寒气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客于脉外则脉寒血少;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外引小络故痛。寒气客于背腧之脉则脉涩,脉涩则血虚,血虚亦痛。颈锥病多循经脉而发。背脊乃督脉所贯,属太阳经。太阳者膀胱也。其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臀,络肾属膀胱。又有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国中,下贯跟内,出外髁以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和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臀络肾。太阳,督脉络于腰脊,主于头项肩膊,故受风寒湿邪则病头项肩膊痛,腰脊强痛。太阳少阴相为表里,少阴者肾也,肾主骨髓,而脑为髓海,髓不满,则空痛,头晕耳鸣。诸风掉弦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多兼风;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痛肿筋孪骨痛,皆寒气之钟,八风之变也。故颈椎病,本于肾,肝,膀胱,关于脾也。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内为骨痹,外为不仁。邪流连于筋骨间者,寒多则筋挛骨痛。故颈椎病亦有不从经病者。《经》云: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正此谓也。颈椎病之脉,经云: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久病者脉多虚。治宜攻补兼备,针灸推拿兼施。诊其色脉,因时因人而治。
常人认为颈椎病不过是颈背疼痛,没什么了不起。却不知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散布交错密集,处于人体神经中枢的重要部位,还是脑血循环的必由之路,故而是人体事故的多发地带。一旦产生疾病,必然会影响到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造成各类颈源性疾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过中年以后,颈椎间盘退变加重,可引发毗邻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受压,产生错综多变的症状,即为颈椎病。颈椎的前屈活动以4—5和5—6颈椎为中心,后伸活动以4—5颈椎为中心,而且下颈段在颈椎活动中所受的应力最大和较集中,故临床上4—5、5—6及6—7颈椎间盘变性最早和最常发生。椎间盘遭受急、慢性损伤后产生损伤后修复反应,可构成骨赘与破坏的椎间盘组织和后纵韧带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其向后外侧突出时,压迫神经根,产生神经根压迫和刺激症状;向侧方突出,压迫椎动脉或刺激交感神经,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或交感神经症状;向后方突出,压迫脊髓,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当突出物介于上述不同部位之间,同时压迫、刺激不同组织时,便可产生混合型症状。故临床上一般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和混合型5种类型。
另外,还有一些并不是罕见的类型会出现一些仿佛与颈椎病“风马牛不相及”,乃至是扑朔迷离的症状,常常致使误诊、误治。
颈源性高血压因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遭到刺激致使功能紊乱,除颈椎病一般症状外,还有高血压。此类病症按高血压医治多不见效,而颈椎病症状被控制后,血压即随之下落。
颈源性脑血管疾病全国每一年近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引发。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时间保持这类状态,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痹、走路不稳,乃至产生脑血栓、脑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致使偏瘫。如及时医治颈椎病,就不会恶化为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颈源性心绞痛如果你患“心绞痛”,一般药物医治无效,应想到是不是为颈椎病而至。这是因安排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遭到伤害,或心脏交感神经遭到刺激而至。病人可出现心前区疼痛,按压颈椎附近的压痛区可引发疼痛,当头部处于某种特定的位置和姿式时可使症状加重,改变位置后则减轻,按颈椎病医治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颈源性胃炎由于颈交感神经遭到刺激或损伤,致使性能亢进,通过大脑皮层和丘脑反射性地引发胃肠交感神经性能兴奋,出现幽门括约肌过度紧张,舒缩无力,以致胃、十二指肠逆蠕动,促使胆汁返流而损伤刺激胃黏膜,从而引发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
颈源性吞咽困难此类病症是由于下部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压迫紧贴前方的食管,产生炎症、水肿而引发狭窄之故,临床上极易误诊为食管疾病。
因而可知,当一些患者常常出现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眩晕、恶心、呕吐、失眠、烦躁或有精神抑郁、视力及听力障碍、味嗅觉及皮肤感觉异常、心律失常等症状而又久治无效时,无妨查查颈椎,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由于病变极可能在颈椎
医治方法
脏腑图点穴推拿疗法。取穴以下: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梁门、石关、巨阙、上脘、中脘等。以上诸穴次第点通,气通即止,不可太过,手法要轻。经过三次医治后再用颈部复位法。
病例1
张某女36岁青岛市人,从事电脑编程工作,颈部疼痛多年,近一年加重,医院诊断为颈椎病并医治未见好转,到过量家推拿所针灸、推拿也未见效。于年8月来诊。
诉:颈部疼痛严重,不能久坐,肩部沉重,时有头疼、头晕,不思饮食,睡眠差,便秘。
查:患者精神差,面色萎黄,舌苔白薄。
医治:应用脏腑图点穴推拿疗法。取穴以下:阑门、建里、气海、带脉、章门、梁门、石关、巨阙、上脘、中脘等。以上诸穴次第点通,气通即止,手法要轻,不可太过。经过三次医治后患者饮食增加,精神好,大便通畅。三次后再加用颈部复位法。医治五次,头痛、头晕消失。经医治10次所有症状消失。后又进行巩固、保健医治10次,随访8个月未复发,康复。
杜昌德
下次我们讲----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医治
北京治白癜风花多少钱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fnwhh.com/lcbx/837.html